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早起呼吸一口清新空气,对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然而对喉气管狭窄的人来说,要顺畅地吸一口气是奢望。
福州市民王先生(化名)在过去的两年里,因喉癌手术+放疗,要靠着脖子上插入气管的一根管子才能维持呼吸,说话也非常困难。
4月10日,福建省立医院柔性引进的中国喉气管狭窄领域的权威专家崔鹏程教授,与医院耳鼻咽喉科咽喉团队,共同为王先生进行了我省首例“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裂开狭窄扩张+T管置入+喉功能重建手术”,成功为王先生扩张气管、重建喉功能。术后他终于能经鼻口呼吸了。
整天靠一根铁管呼吸
说话也非常困难
两年前王先生退休,可在体检中发现了喉癌,所幸是早期声带癌,通过手术就能治愈。但由于选择了不适当的手术方式,术后又选择了辅助放疗,导致喉气管狭窄。两年多的时间里,王先生靠着脖子上插入气管的一根铁管子来维持呼吸,说话也非常困难。王先生曾进行过狭窄喉腔的扩大手术,但手术失败了。
整天靠着一根铁管子呼吸,王先生不甘心,儿女也不忍心。王先生了解到,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陈婷主任医师团队长期深耕咽喉精细化微创手术,已帮助不少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喉功能。
“患者经历了两次手术以及放射治疗,创伤很大,除了喉腔,气管上段也存在着明显的狭窄,残喉只剩下不到半粒花生大小的气流通道。”陈婷主任医师介绍,王先生存在多节段的气道狭窄,器官结构不全,加上颈部组织放疗的损害,以及长期气管切开后的肺部感染以及糖尿病,情况非常复杂。
重新体验经鼻口呼吸
就在这个过程中,福建省立医院正在柔性引进崔鹏程教授作为耳鼻咽喉科的首席专家。崔鹏程教授长期致力于喉管功能重建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他在线对王先生的病情做了详细分析,制订了手术方案。
4月10日,崔鹏程教授从西安来到福建省立医院为王先生手术。术中,支撑喉镜探查喉腔后发现,王先生的病情比术前预估的更加复杂,崔教授当机立断改变术式。手术很成功,王先生在病后两年来第一次感受到了经鼻口呼吸的滋味。
医生:多原因可致喉气管狭窄
“喉气管狭窄并不少见。”陈婷主任医师介绍,主要原因有气道手术、喉癌切除手术、先天原因以及外伤等,造成喉-气管腔粘连、狭窄,或者气管切开位置过高损伤环状软骨,气管插管时间过长或压迫等造成。
喉气管狭窄最令患者痛苦的是呼吸阻塞,需要切开气管在脖子上插入气管套管来维持呼吸。为了套管不被痰痂堵住,病人每天要对气管套管进行清洗消毒换药,一旦堵住或者脱管,就意味着窒息和生命危险。喉气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社交及工作,每个喉气管狭窄病人都希望能尽早得到有效治疗。
“由于个体和经历的差异,每个喉气管狭窄的病例都不一样,而且术前评估可能与术中发现有很大差异,手术方式个体差异极大,稍有不慎,手术就会失败。”陈婷主任说,目前国内能开展喉气管狭窄手术的单位越来越少,令病人求治无门。
据介绍,崔鹏程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生物人工气管移植术治疗长段喉气管狭窄术”,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环气管部分切除术治疗严重喉气管狭窄”“甲状软骨板移植治疗儿童声门下狭窄”等新术式,是中国喉器官狭窄专家共识的发起者和制定者。崔教授以柔性引进的方式加盟福建省立医院后,将定期来榕开展门诊、手术等临床工作。这也意味着,以后我省复杂疑难的喉气管狭窄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顶级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