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余泓妍
眼下正是各过敏原活跃的季节,近日对于药品“氯雷他定”的讨论较为火热,不少市民将其称为“救命药”。据了解,氯雷他定是一种用于治疗过敏症状的常用药,为了缓解过敏症状,近期成为不少市民的随身必备。
那么,此类药品在福州的销售情况如何?作为非处方药,感觉过敏了就可以吃这种药品吗?对于服用此类药品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记者走访福州各大药店了解药品情况并采访相关专家。
氯雷他定药品购买者增多
21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几家位于鼓楼区的药店了解情况。记者先来到位于华林路的博爱医药商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最近是过敏的高发季节,近期购买“氯雷他定”药品的人也随之增多。
随后,记者来到福飞南路的康佰家大药房福飞店,发现可选择的品类有很多种,价格在12.8元/10片到45.8元/12片不等。记者询问不同种类有何区别,药房工作人员表示:“区别不大,药效是相同的,只是厂家不同。”
记者在药架上看到药房给相同药效的药品做了一整个货架的专区,有“氯雷他定糖浆”“地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等药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购买的人数上升,不仅是氯雷他定片,相同药效的药品也备货充足,足够满足市民需求。”
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陈婷主任医师介绍,去年11月初开始,由耳鼻咽喉科牵头的省立医院过敏疾病诊疗中心对福州空气中的花粉浓度进行了持续的监测。从监测来看,福州花粉浓度从2月底到3月初开始爬升,清明节前到了峰值,清明后由于雨水增多,花粉浓度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花粉浓度高,各类过敏性疾病患者多。可能与很多人的直观感觉不一样,我们监测到的致敏优势花粉,不是路边、花园看到的鲜艳漂亮的花,而是来自不起眼的松科、桑科和柏科。”陈婷主任医师介绍说。福州有不少黑松、油松、马尾松、雪松等,桑科则包括构树、桑树等。这两科植物2、3月份开始开花,花粉量都非常大,易飘散。此外,福州常见的柏树,春天里它的花粉也不少。
与此同时,3月份以来,门诊中鼻炎、哮喘、结膜炎、皮炎等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都有明显增加,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就诊量。
按照规定剂量使用相对较安全
“氯雷他定片是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用药类的非处方药药品,是很多常规的用药。”陈婷主任医师介绍,氯雷他定片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代表,作用起效快、药效强、持久,可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各种症状。在耳鼻喉科中,常用氯雷他定片来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烧灼感。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也可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同时,还可与其他抗哮喘药联合使用,辅助治疗哮喘。
“按照规定剂量使用相对较为安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陈婷主任医师同时提醒,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要慎用,或者在使用前咨询医生。另外,有需要做皮试时,要提前48小时左右中止使用本品,因抗组胺药能阻止或降低皮试的阳性反应发生。
儿童和老人首选二代抗组胺药
福建省立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孙红介绍,市面上常见的抗组胺药(抗过敏药)主要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代表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酮替芬和赛庚啶等。第二代抗组胺药除了氯雷他定,还有西替利嗪、氮卓斯汀、依巴斯汀等。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这些药物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的衍生物或代谢产物,例如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和非索非那丁等。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首选药物是第二代或新型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这些药物镇静和嗜睡的不良反应较少,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从事危险性职业者(例如高空作业、职业驾驶员等)。
孙红同时提醒,尽管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不太可能导致嗜睡,但在开始服用新药物时,仍需注意是否会影响日常活动,如驾驶或操作重型机械。如果在服用抗组胺药后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或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此外,除了口服抗组胺药,过敏性鼻炎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喷糖皮质激素,帮助缓解鼻痒、鼻塞、流涕等症状。
专家提醒:花粉过敏重在预防
专家提醒,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减轻过敏症状。例如,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和眼镜,避免接触花粉;勤换洗被褥以减少尘螨;注意饮食搭配,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此外,专家还提醒,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是花粉浓度过高的时段,花粉过敏人群尽量避免在这个时段去树林和花朵较多的公园和田野,并做好穿长袖衣裤、戴帽子、戴口罩等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