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22日,两袋“生命的种子”——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分别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出发,北上南下以最快的方式被送往等待救治的血液病患者所在医院,及时输入患者体内激活患者自身的造血功能,让患者重新点亮生命之光。
无私献出这两袋“生命的种子”的捐献者分别是来自泉州的“90后”自由职业者林剑鹏和福州的“00后”在读研究生宋祥。他们的善行义举,为素昧平生的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人生能有几次机会,做这么有意义的事”
林剑鹏在外省经营小本生意,2022年献血的时候,在血站工作人员的宣传动员下,填写了《志愿捐献者同意书》,采集了8~10毫升血样,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23年年底,林剑鹏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一名血液病患者需要他的救助。“没想到这么快就配型成功了,内心有点小激动。”当工作人员问他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林剑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是可以挽救生命的事情,人生能有几次机会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我就想着尽快完成捐献,尽快帮助到这位患者。希望他(她)能早日康复、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4月22日,林剑鹏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成功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后,这份“生命的种子”第一时间由专业人士护送至患者所在的医院。
“可以救一个人,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2001年出生的宋祥是福州大学物信学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2019年,正在福州大学读大一的宋祥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次讲座。福建省首位在读女研究生捐献者、福州大学第三位捐献者念可薇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使宋祥记住了“造血干细胞”这个新鲜的名词,认识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生命。从此,捐造干、救病患的想法便悄悄地在他心中扎了根。
“其实一开始我没想那么多,就想着万一能配型成功,说不定可以救一个人,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2020年11月,宋祥在学校食堂门口偶遇一场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招募活动,便勇敢地踏上了献血车,实现了人生中的首次献血。在献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告诉宋祥,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健康没有负面影响,他便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三年后,宋祥接到通知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这名素不相识的患者。4月22日上午,经过四小时左右的外周血循环采集,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实现了救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