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叔(化名)患“慢阻肺”13年,近半年因急性加重导致4次住院治疗。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其中最多见的是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
每年的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与此同时,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免疫周”,都在强调预防接种对于减少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性。
接种疫苗并非婴幼儿的“专利”,人类在全生命周期都需要疫苗的保护,尤其是逐渐迈入“免疫衰老”阶段的中老年人,可优先考虑接种三类疫苗,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中老年人也是免疫保护重点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且常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一旦发生感染,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并发症多、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此外,成为“广场舞大军”主力的中老年人活动范围大,经常需要出入人多密集的场所,更需要疫苗来帮助其建立免疫屏障,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并且,不同疾病好发年龄不同。有些疾病成人高发,但儿童不一定高发,如:带状疱疹,好发于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也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发病风险。
最后,百病不如一防,接种疫苗不但可以提高接种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预防感染,还能降低家庭医疗成本支出,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中老年人群应该成为免疫保护的重点人群。
中老年人接种疫苗,优先考虑三类疫苗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建议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流感流行季前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肺炎,其中肺炎球菌是常见病因。预防老年人肺炎球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接种23价肺炎球菌疫苗。该疫苗可以覆盖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23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包括对老年人危害最大的13种血清型,因此可以帮助预防大部分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人群接种23价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可与流感疫苗同时接种,可以有效降低肺炎球菌和流感病毒感染。不过,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当年流感疫苗的接种,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其一般可持续6~8个月,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
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力下降,中老年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后神经痛,疼痛形式多种多样,被称为“万痛之王”。建议中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接种疫苗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首先,要关注适合自己年龄的疫苗进行接种。
其次,要关注疫苗的保护效力。如果疫苗的保护效力为80%,接种后能帮助接种者减少80%感染疾病的风险。
最后,要严格把握禁忌证,科学把握适应证。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假如对疫苗或者疫苗当中的成分有既往过敏史,就不能接种。还有,之前打同类疫苗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反应,也不能接种。二是如果患者处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者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建议暂缓接种。三是对于患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免疫抑制疾病患者,禁忌接种减毒活疫苗。
(本文由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张思婷、林秀华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