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通讯员 薛缤勇
海都记者 黄晓蓉
4月25日,2024年泉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近年来,泉州知识产权发展不断提速提质提效。2024年1月,泉州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这是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体系的最高荣誉,泉州也成为全省继福州、厦门之后第二批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泉州知识产权何以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其背后的动力是什么?这场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相关答案。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0件
统计数据显示,泉州年度专利授权量已连续13年位居全省首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0件大关达20.17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4件,居全省第一梯队水平;2023年度全市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数达1031件,居全省前列;商标有效注册量超76万件,约占全国商标总量的1/60,自2020年起已连续四年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驰名商标总量159件、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数量达1694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2023年以来新增“永春白番鸭”“永春老醋”两件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总量达67件,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规划设定的地理标志目标;新增35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7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3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总量首次破百达124家;7家企业入选2023年全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500强;7家商标代理机构入选首届中国商标代理600强榜单。
提升产品“含智量” 推动“知产”变“资产”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呈现“78999”特征,即贡献了七成税收、八成GDP、九成研发投入、九成城镇就业、九成企业数。近年来,泉州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聚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加快知识产权赋能,帮助民营企业提升产品“含智量”“含金量”,推动“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持续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在惠企层面,出台《泉州市市场监管局 泉州市财政局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2021年相关政策基础上,实现焕新升级,“十四五”以来市本级下达各类知识产权奖励补助项目资金超过4000万元。为服务知识产权强企、优质专利项目发展,该局着力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有效运作,泉州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募集资金达2亿元,已投资项目7个,投资额1.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5.88亿元,带动匹克、宏芯科技、佰源智能等一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发展。
破解专利“转化难”
助力产业“树木成林”
在破解专利成果“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方面,泉州以打造“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解题、运营机构促对接”的专利转化运用格局为目标,指导各方借助专利开放许可交易平台、专利转让许可合同模板及签订指引,实现在市场竞争中“手拉手”深度对接融合。在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方面,泉州以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赋能产业发展。据统计,泉州市市场监管局目前已立项29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和11个产业规划类、24个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引导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为产业明晰创新发展路径,共创造销售额351.3亿元,新增税收15.9亿元。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阳光中科、金石能源、中石光芯、艺达电机等一批知识产权强企的快速发展,助力泉州相关产业逐渐“树木成林”,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