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在古城、景区等布局“泉州茶馆”

泉州出台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到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80万亩,涉茶总产值超过500亿元

在安溪,茶农采春茶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实习生 蔡暄云 文/图

记者获悉,近日,泉州市印发《关于实施“三茶”统筹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进一步推动泉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

根据《意见》,至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80万亩,产量基本稳定在11万吨,涉茶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培育涉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13家,超过20亿元的7家。

编写茶叶志,建设提升茶博物馆

《意见》明确,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史的研究及茶道、茶礼、茶法等文化的系统梳理,开展茶史迹调查,编写茶叶志,再现“海丝茶路”的历史脉络。支持建设提升茶都茶文化博览馆、溪禾山安溪铁观音“双世遗”文化体验馆、凤山书院茶主题博物馆、国营北硿华侨茶厂华侨茶文化园区;支持泉州中山路安溪非遗馆打造泉州非遗会客厅、网红打卡点。

加快茶文化载体建设。支持全市现有50个上规模的茶庄园开展提质升级行动。鼓励市级国有企业投资茶庄园、茶文化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旅游产品开发。在泉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市民公园(广场)和景区布局一批“泉州茶馆”“大众茶馆”等,支持湖头古街创建海丝文化主题街区。鼓励创新融入动漫IP等宣传载体,开发更多涉茶文创产品等。

打造“线上茶都”,打响“泉州乌龙茶”品牌

《意见》提到,要加快建设泉州乌龙茶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创建以茶为主导产业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农业产业强镇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示范村镇)60个。

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到2025年,全市生态茶园占比达83%。加大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泉港涂岭红茶和南安石亭绿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培育“中华老字号”,打响“泉州乌龙茶”品牌。支持头部茶企参与“闽茶海丝行”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鼓励建设集茶叶展示、仓储、集散、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于一体的泉州优品(茶叶)海外展销中心。鼓励企业参加境外线下展会,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对企业展位费按最高不超过50%进行补助。整合电商平台资源,建设5个以上的茶产业电商园区。支持安溪县设立“中国(安溪)茶都茶叶跨境交易中心”,打造“线上茶都”。

加快“数字茶业”应用,开发新式茶饮料

《意见》提到,支持安溪县定期举办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支持建设国家级茶叶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平台。鼓励茶企参与共建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

鼓励发展茶叶深加工,建设一批大型茶叶加工场,引进一批茶饮料、茶食品等精深加工项目,鼓励运用铁观音、黄旦、梅占等为基底茶所需原料,开发新式茶饮基料和茶饮料等。鼓励研发茶叶创新产品和茶具、茶食品等茶衍生产品,带动茶叶消费升级。

依托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提高“数字茶业”全产业链应用水平。深度利用“安溪铁观音”遥感卫星和三维遥感影像数据,开展茶产业“数字基座”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茶产业数字经济中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