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史话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福建有“种” 只为枇杷一树金

《2022年中国枇杷产业简报》显示,福建是全国第二大枇杷产区,种质资源最为丰富。

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早钟6号”,是国内第一个人工有性杂交的枇杷品种。其背后,凝结着福建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心血。

中国是世界枇杷原产地,其中福建枇杷资源尤其丰富。早在20世纪60年代,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便开始广泛收集枇杷种质资源。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业部组织全国科研力量,针对不同树种成立专业科研协作组,枇杷协作组应时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81年开始承建国家级枇杷种质资源圃,负责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国内外枇杷品种资源及近缘野生植物。

40多年间,在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这个资源圃持续“上新”。

大渡河枇杷被认为是栽培枇杷的始祖,其原产地——四川大渡河中下游,是公认的世界栽培枇杷发源地。2008年,为了寻找这一野生种,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蒋际谋一路翻山越岭,最终在荒无人烟的大渡河畔峭壁上发现了几株大渡河枇杷,并将其穗条和实生苗带回了福州。“找到它时,激动到跳起来。”蒋际谋说,在此之前,他只在枇杷品种志上看到过关于它的描述。

如今,这个资源圃保存枇杷种质资源700多份,包括15个种及变种,数量与多样性居世界之首。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为福建枇杷种业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

原产中国却被称“日本山楂”

福建籍科学家为枇杷改名

为完成一件事,你会倾注多少时间和心血?一位福建籍科学家花一辈子时间,只为给枇杷改名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网友。

莆田仙游书峰是知名枇杷产区,华南农业大学的林顺权教授便是仙游书峰人,从小便与枇杷结缘的他,一辈子都在从事枇杷的研究工作。

1988年公派到日本留学时,林顺权发现原来国际上枇杷的学名统一为“日本山楂”,且被认为原产于日本,“日语、英语、德语、法语……枇杷的名字,都叫作‘日本山楂’”。

而据资料记载,枇杷原产中国,甚至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唐朝期间,枇杷随日本遣唐使传入日本。“1989年,我回国以后就一直想把这个事情扭过来。”林顺权说。

为此,林顺权用一辈子的时间做研究、写论文,纠正这一说法。1998年,他论证枇杷原产中国的论文《枇杷:植物学和园艺学》被专业书刊收录,2006年日本也承认枇杷原产中国。

这些年,林顺权还悉心研究枇杷种植技术,长期给果农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先进实用技术,越来越多的人依靠枇杷致富。

全国五分之一的枇杷来自莆田

福建枇杷产区主要分布于漳州、莆田,其中莆田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莆田枇杷素有“中国之最”的美誉,多达50多个品种,具有品质最好、单果最重、产量最大、品类最多的特征,其种植年产量高峰期占全国一半。2008年,莆田枇杷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宋代,莆田就有枇杷栽培,是我国最早种植枇杷的地区之一。据宋绍熙壬子年(1192)郡守赵彦励主修《莆阳志》记载,枇杷别名芦橘,夏实成熟,色黄味酸。

现今,莆田已成为全国三大枇杷产地之一。2023年,种植面积超12万亩,总产量超7万吨,高峰期占全省1/2,全国1/5,全球1/6。

(综合新华、北京晚报、福建日报、东南网、博物、海南日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