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马俊杰文/图 通讯员 施佳烨 刘宇博) 鲍鱼壳、淡菜壳、海蛎壳……这些餐桌上常能见着的贝壳类,在平潭手工艺人手中,可以是花鸟,可以是山水,还可以是人物。平潭贝雕以立体、小巧、形象逼真而出名,且融入当地的建筑、花木等,带有浓厚的平潭风味,也涌现出一批贝雕艺术大师。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福建贝雕(平潭)省级非遗传承单位代表、平潭贝雕非遗传承人、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公益大使詹胜就是其中一位。
据了解,1955年,平潭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贝壳工艺厂平潭贝壳厂。当时的贝雕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制了贝壳堆画、立体圆雕、嵌贝漆器、嵌贝盒子和贝雕花插5大类200多个品种的工艺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詹胜告诉记者,当时家人在贝雕厂上班,平时会将未完成的作品带回家中继续打磨,小时候常常能看到贝雕制作的完整过程,也到过不少贝雕艺术馆进行参观,这唤醒了他对贝雕的喜爱。上世纪90年代末,詹胜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收集并摸索、分析散落在民间的贝雕作品。2015年前后,詹胜开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贝雕产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詹胜说。
据介绍,立体、小巧、实用是平潭贝雕的主要特色,2019年“福建贝雕(平潭)”获评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制作技艺上,平潭贝雕通常采用拼贴法、浮堆法、坯模法、支撑法、镶嵌法和镂空透雕法等工艺进行制作。既有刻画人物和动物形象的,又有描绘花草和山水的,多姿多彩,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