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嘉琪
通讯员 叶建隆 陈成志
集中签约5个项目,总投资额近百亿元,32家企业携特色产品集中亮相;3个海洋科技“揭榜挂帅”项目签约,涵盖智慧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深海养殖项目等多个产业领域;发布鲍鱼价格指数体系建设初步成果,提升连江鲍鱼产业价格话语权……渔博会上,连江亮点频出、大放光彩,正折射出这个全国海洋大县通过智慧养殖、精深加工、经营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渔之道”。
智慧养殖驶入“快车道”
走进渔博会的智慧深远海渔业馆,科技感扑面而来,不同样式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吸引了众人围观拍照。从全球首个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振鲍1号”,到本土渔民自主建造的“定海湾”系列大黄鱼养殖平台,再到全省首个渔旅平台“闽投1号”,目前连江已累计投用了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桁架类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数量居全国县级第一,年产优质鱼类近2000吨。
据了解,近年来,连江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上福建”建设中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持续推进“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让连江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智慧牧场。
“清理渔网可是一个力气活,和传统渔民相比,我可轻松多了,实现了人们常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乾动1号”平台上,60岁的渔民老朱笑着告诉记者,该平台具有360度自动转动晒网的功能,他现在只需每隔两天点击按钮,让渔网转动120°,便能让海蛎、海草等附着物经过太阳暴晒后自然脱落。
连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快推进“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装备项目,力促传统养殖向机械化、智能化、深远海发展,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深加工抢滩“新蓝海”
连江味道飘香渔博,珍馐海味惹人垂涎。在渔博会1号馆“海连江”展区内,Q弹可口的鱼丸、爽口美味的海带及鲜嫩多汁的鲍鱼等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明星”产品成为焦点,引起广大市民热烈追捧,更令外地游客竞相“买买买”。
“我是来福州出差的,知道这里开渔博会特意过来参展。”群众陈先生告诉记者,连江鱼丸味道鲜美,很符合他的口味,他要多购买一些给家人朋友品尝。
连江味道为何总能抓住食客的“胃”呢?这得益于连江不断发力精深加工新蓝海,进军预制菜领域,解锁海味的N种吃法,积极抢占全国高端水产品市场。而从单一初级产品拓展至形态多样的精深加工品,实质上也是对自然资源认识和利用的再深化,是生产力向新而行、向实发力而实现的质的跃升。
目前,连江县拥有数百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全国第一条鲍鱼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全国第一个鲍鱼预制菜研创中心等多个创新成果,加工产品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涵盖各年龄段、各圈层、各场景下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激发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经营转型撬动“大市场”
在确保了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高品质和多样性后,如何实现水产品“买全球、卖全球”呢?在本届渔博会八大展区之一的“海连江”展区可以看到连江的解题思路——实现海洋产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济转变,前瞻建立“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形成金字招牌矩阵效应,推动新质生产力“下海”,积极打造“世界渔都”名片。目前,“海连江”品牌已有近20家企业加盟、近200种产品入驻。
在打响“海连江”品牌的同时,连江还抢抓电商经济发展新一轮战略机遇,支持“海连江”电商直播基地、电商学院建设,打造福建(连江)两岸数字经济电商产业园,扩大连江海产品销售规模。
6月1日,在海洋经济与渔业发展论坛主题汇报之一的科创中国·福建鲍鱼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签订了马祖两岸贸易集散中心跨境电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两岸贸易集散中心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平台及福马跨境电商产业联盟。“连江与马祖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我们将充分利用‘两岸贸易集散中心’这一平台,把连江优质的海产品销往马祖。”马祖企业代表刘先生对两地接下来的“双向奔赴”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