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嘉琪 通讯员 叶建隆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赛龙舟是我国民间端午期间的传统习俗,而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当地群众便将端午赛龙舟活动搬到了海边渔船码头。
连日来,海岸线上,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龙舟赛事正激情上演。不同于内陆的静水激流,连江的海上龙舟赛在碧波万顷中拉开帷幕,颜色各异的龙舟仿佛数条真龙游弋海面,与风浪共舞。这一壮观场景掀起了连江欢庆端午的高潮,也展示出连江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遗传承的生动实践。
海上龙舟精彩纷呈
6日即五月初一一早,在苔菉镇苔菉村,在仪仗队、龙舟队员、众多乡民的旌旗彩带下、烟火礼炮轰鸣中,红、白、黄三条龙舟依次出发,奔向苔菉村沃口,寓意“蛟龙出海,风生水起”,祈求风调雨顺。
龙舟近岸向苔菉村亲们致意后,渐次展开全天8个回合的比拼,连续8天将端阳佳节的气氛推向高潮。一艘艘龙船高昂龙首,破浪飞驰,一个个队员奋力划桨,勇往直前。场面惊险刺激,海上龙舟“狂飙”大戏引得在场观众纷纷叫好。“很惊艳!划出了和江上龙舟不一样的气势!我们特地从市区赶来观看海上龙舟赛,非常值得。”江西游客告诉记者。
视线转到筱埕镇定海村,这里同样上演着海上版“速度与激情”。据定海村党支部副书记甘成章介绍,与在江河里赛龙舟不同,海上赛龙舟具有明显的挑战性,海上的形势千变万化,潮水汛期、风力风向都是变量。因此海上龙舟要比内河龙舟宽二三十厘米,船沿高度则多出近十厘米,更便于与潮汐风浪对抗,不易倾覆。为了更好地把控方向,海上龙舟的尾舵更是长达9米多。
据悉,海上龙舟赛的传统文化在连江有着很高的关注度,苔菉、筱埕、坑园等沿海乡镇的村民都会自发组织海上竞渡,既是重温端午传统佳节的千年民俗,感受祈福、欢庆的文化氛围,也让更多热爱旅游、喜欢民俗文化的游客认识连江、感知连江。
魅力非遗薪火相传
龙舟锣鼓声响背后,是传承已久的海上龙舟赛文化。据介绍,连江的海上龙舟赛或始于明朝时期,当时朝廷屯兵定海湾抵御倭寇,为一解思乡之情,来自中原的兵将们将龙舟比赛“搬”到海上。后来这种竞赛活动被当地村民们纷纷效仿,逐渐演变成了海上龙舟赛,也为福建海洋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海上赛龙舟为的是祈求平安,是我们最重要的乡愁之一,每年几乎都是全民出动。”甘成章介绍,在外乡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会尽量赶回来参加龙舟活动,经费由企业和乡亲们自发捐赠,划手几乎全是普通村民充任的“业余选手”,小到二十多岁的青年一代,大到五六十岁的长者,都喜欢上船“划两把”。
身强体壮的“后生仔”小郑从小跟着老一辈人看龙舟、划龙舟,如今已成为村里的新一代划手。“从小我就觉得海上赛龙舟非常热血激情,长大后发现同舟共济、勇敢拼搏的精神和向海祈福的美好寓意更为可贵,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据了解,近年来,连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特色海洋文化资源,推进筱埕镇、定海村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挥好“定海海上龙舟赛”非遗作用,让文化遗产保护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通过海上龙舟赛,连江向世界讲述着与海共生的故事,传递着连江人民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以及对非遗薪火相传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