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江方方 林歆瑞
见习记者 邹键坤 文/图
说到芯片,大家可能首先会联想到半导体等高端产业。但其实,如今芯片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福州长乐区的一家洗涤工厂,为床单被套,甚至毛巾都安装了芯片,让它们有了“身份证”,不但洗涤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分类,还能实现溯源。20日,海都记者来到该洗涤厂探访。
酒店布草加芯片
扫一扫数据全掌握
清理完房间,服务员会用“一把枪”在被套、床单上扫一扫,这是在上传数据:货品名称、酒店名称、大小规格等资料一应俱全。数据都藏在这些布草上的芯片上,相当于它的“身份证”。福州闽江饭店的一名服务员花费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将酒店房间、仓库的被套、床单数目清点完毕,直接交给上门拉布草的司机,运到洗涤工厂清洗。
而在2024年前,那是不可能的事。闽江饭店一共十二层房间,加上仓库,盘点需要整整半天时间,而等到洗涤工厂的人员上门来收件,两个人又要互相对点,核对数目,又要花去几个小时的时间,这过程中还经常出错。
从酒店到洗涤工厂,位于长乐区朝阳北路的福建美臣智能洗涤有限公司一天要接收200多家酒店的布草。布草有了芯片,工厂里折叠分拣机一键识别,对布草按尺寸进行分类堆叠。一台分拣机每天可以处理5000件不同尺寸的布草,一家洗涤公司每天能处理近2万件酒店布草。
福建美臣智能洗涤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香俤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洗涤方式,工厂成本一年降低80多万元。
芯片完全“国产化” 洗涤次数是原来的4倍
酒店布草里的洗涤芯片产自福州,福州市紫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晟之前专门给酒店洗涤布草。对布草难以溯源,以及查询困难、错误率高的问题,黄晟深有感触,决心让这一行也用上数字化技术。2021年,黄晟转型专门做洗涤芯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让芯片百洗不坏。
黄晟介绍,芯片由晶圆、天线、无纺布组成,专业叫RFID芯片。晶圆通过硅胶、胶水进行固定,防止在洗涤过程中遇到碰撞、高温或者洗涤液、消毒液导致腐蚀的情况,保护起来以后它就不会产生损坏。黄晟说,从前的芯片都是靠日本进口,而且洗涤次数只能达到50次左右,现在完全国产化,洗涤次数能达到200次,尺寸最小也可以做到50mm×15mm。
目前,黄晟将芯片成本压缩到1元左右,在福州投入的洗涤芯片总量超过10万个。
突破传统生产模式 制造业持续深化“智改数转”
今天,在福州长乐,数字应用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管理的各个“末梢”。
在长乐,数实融合有了“长乐样板”。全区已有超1000家企业、14000多台设备“上云上平台”。以纺织业为例,146家纺织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长乐,数字技术润物无声,点亮人们的生活。一批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相继涌现,赋能生产全流程;大企业做标杆示范,打造可复制、可辐射的发展模式;中小企业接入云上平台,共享生产信息,统一调配产能……放眼如今的长乐,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持续深化“智改数转”,通过生产换线、人机协同、上云上平台等方式,从埋头苦干、以量取胜的传统生产模式中破茧而出,实现蝶变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