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男子“口气”重 原来是脾胃湿热引起的

海都讯(记者 林宝珍通讯员 陈宇娟) 今年35岁的张先生(化名),近期因为“口臭”感到特别苦恼。家人都说他口气重,他自己也一整天都觉得嘴里黏黏腻腻的,特别不清爽。

起初,张先生以为口臭是口腔有问题,口腔医生检查后说他牙齿没有大的问题。他也尝试着喝了一些菊花茶、金银花露等凉茶,喝完之后口气重的问题并无好转。

张先生来到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中医科就诊。中医科余晓琳副主任医师仔细询问了张先生的症状,他除了口气重,口中黏腻感,舌苔黄厚腻,还有晨起口干口苦、肢体困倦,大便黏,有便不尽的感觉,若是喝啤酒或吃生冷食物容易拉肚子。余主任认为,张先生的口臭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最近接诊好几例了,与天气和饮食有一定关系,是脾胃湿热引起的。”余晓琳副主任医师说,近期福州气温高、暑气盛,脾喜燥恶湿,湿热交加的天气对脾胃运化功能影响较大,再加上喜欢喝啤酒、吃生冷食物,这些都会损伤人体阳气。“中医认为,内湿外湿交织,秽浊之邪蕴结,上泛而发为口臭。”

针对张先生的脾胃湿热,余医生认为应以“清化”之法来调理,选用藿香、佩兰、白术、半夏、厚朴、苍术、苏梗、草果、薏苡仁、蒲公英等药清热祛湿化浊。张先生遵医嘱服用了一周的中药,症状明显减轻了。复诊时,又加上了太子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炒白扁豆等健脾的中药。

张先生之前喝了不少凉茶为何不管用呢?余晓琳副主任医师说,他喝的凉茶是一些清热的中药,对单纯的热证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湿热证的治疗须清热祛湿兼顾。湿热产生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失调,清湿热是第一步,健脾胃才是治疗的根本。脾胃强健才能更好地发挥运化水湿的功能,湿热才不易产生。

最后,余医生提醒口气重的朋友,“口臭”不是只有湿热证,还有心脾积热导致的胃火证、脾虚消化不良导致的食积证,甚至还有老年患者气血不足、脏腑功能衰退、胃肾阴虚导致虚火上炎证等,临床上需仔细鉴别。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