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文 梁展豪/图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北京时间8月7日8时09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节气中的立秋,仍在伏天。福州有民谚曰:“六月大夏热不死,立秋秋烘热死人。”今天的《谈天说地》,我们来聊一聊立秋的那些事儿。
老福州人吃藕糕,避“秋烘”
时至立秋,福州天气并未立马凉下来,而是暑热依旧。
记者从福州气象部门获悉,未来三天,福州市区的高温仍然在37℃~38℃之间,炎热不减。天气方面,7日到9日,福州全市多云到晴,午后到夜里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
据《福州习俗》一书记载,立秋正值末伏前后,气温仍在趋高,有“秋老虎”的比喻。因此民谚曰:“六月大夏热不死,立秋秋烘热死人。”这时,如未遇到台风,就会雨水偏少,十分炎热。
立秋之时,老福州人会饮冰水、吃藕糕等消暑凉点。为了回避住宅的“秋烘”,有些人家还会选择消暑的地方,举家大小离宅而去。如鼓岭、雪峰寺等处都成为胜地。
立秋时节,多吃生津滋润食品
立秋日常养生要注意哪些呢?
据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陈慧云医生介绍,在日常生活起居上,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等疾病。
立秋后,人的情绪容易出现波动。陈慧云建议,要做到内心平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她说,这段时间,市民若感到烦躁不安,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听歌、唱歌等,来调节情绪。在运动养生方面,陈慧云表示,现在天气还未褪去热气,市民可以适当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运动,例如八段锦、太极、六步降糖减脂操、散步等。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记者了解到,立秋时节要多吃生津滋润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可以吃一些健脾润肺益气的食物,比如茯苓、山药、莲子、小米、赤小豆等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陈慧云表示,还可以吃些百合、银耳、老鸭、石斛、莲藕、鲫鱼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知多一点
酷暑仍在
为何取名“立秋”?
立秋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夏天,可为什么古人要把它定为立秋?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唐志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此时,三伏天还没有结束,暑热依然不减。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秋老虎还会发威,所以立秋起至秋分,也被人们称为‘长夏’,有‘立了秋,扇莫丢’之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秋节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先民的前瞻性。
“立秋时节,对于我国大部地区来说,天气依然炎热,距离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仍有一段时间。气象意义上的秋是着眼于气温的点位,而天文意义上的立秋是着眼于气温的趋势,雨热由放到收,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天地始肃’的含义所在。”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说,尽管气温下降的幅度不大,但昼夜温差变大,相对湿度降低明显,降雨频率和降雨量也发生重大变化。在立秋节气之后,降雨大幅减弱,气候有明显改观。“我们的体感舒适度由此发生微妙的变化,有了一种由湿热到干爽的渐进。虽然还很热很晒,微风时常能够送来一丝清凉,正如古诗所云‘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