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花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匠心独运 “旧”瓷焕“新”春

非遗传承人吴康为将古老的陶瓷技艺与现代文创理念相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陶瓷艺术需要细心也要耐心,吴康为在创作中

缩小版的栏杆,可以用来插花做笔筒

金鱼惟妙惟肖

海都讯(记者 田米 文/图) “闽南传统风俗结婚的时候,都会用上这个物件,现在是新时代,传统闽南人家就把小夜壶装上香料,做成摆件,很受欢迎的。”6日,吴康为师傅一边在精致的白坯上写“喜”字,一边和记者交流。

吴康为是福建省级非遗项目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晋江市非遗传承人、磁灶窑陶瓷装饰技艺传承人。6日,海都记者来到晋江磁灶镇岭畔村,听他讲述如何把磁灶窑的传承、创新与热爱融入生活,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的故事。

1954年,吴康为出生于晋江市磁灶镇岭畔村,13岁起便跟随爷爷学习拉坯技艺,奶奶和叔公则传授他龙凤浮雕等装饰技巧。那时的他,就像现在的小孩玩橡皮泥一样,随心所欲地塑造着心中的世界,小汽车、火车、滴水兽、栏杆、花窗……这些童年的玩具,不仅是他技艺的启蒙,更是他对陶瓷艺术最初的热爱与向往。

随着年岁的增长,吴康为的技艺日益精进。他拜村里的陶瓷大师吴炳峰为师,系统学习了陶瓷制作的各个环节,从注浆、修坯到装窑、烧窑,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同时,他还向画壁画的老师傅学习福禄寿、八仙过海等吉祥图案的绘制。

1974年,吴康为考入了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接受了更为系统的艺术教育和训练。改革开放后,他与哥哥一起创办了陶瓷厂、壁画厂和陶瓷工艺厂,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管理能力,还不断将陶瓷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许多深受市场欢迎的陶瓷产品。

在吴康为看来,陶瓷艺术应当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以新的形式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于是,他开始尝试将磁灶窑的传统技艺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在闽南婚俗中,夜壶寓意着子孙满堂、家庭幸福。吴康为巧妙地将这一传统元素进行改造,将其设计成精致的摆件,装上香料放在梳妆台上,既保留了传统寓意,又赋予了新的实用功能。他还将磁灶窑的大水缸和滴水兽图案浮雕于公主杯、主人杯之上,让古老的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坚持纯手工制作,从注浆、修坯到上釉、烧窑,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最好。”吴康为说,陶瓷艺术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手艺活,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守,也让他的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吴康为将古老的陶瓷技艺与现代文创理念相融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