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跟着微短剧“打卡”八闽美景

福建文旅推出首部微短剧《来福建,欢喜就好》,福州三坊七巷、烟台山、三江口生态公园,以及福鼎太姥山、泉州西街等景点都在剧中精彩呈现

N海都记者

吴臻

微短剧的风,还是吹到了文旅赛道上。8月10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的首部微短剧《来福建,欢喜就好》正式上线,通过“微短剧+文旅”形式,营造跟着微短剧“打卡”八闽的新风尚,推动福建文旅“出圈”“长红”。

筹备半年 走遍福建景区

为一部剧,赴一座城。“微短剧+文旅”已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记者从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微短剧《来福建,欢喜就好》共6集,讲述了一对阔别几十年的老人重逢、相恋并相守的故事。剧中传达了“追爱不分年龄,随时出发不晚”的理念。在漫游福建的旅途中,两位老人像年轻人一样,体验了欢喜自在、充满“烟火气”的闽式生活。

“这个项目筹备了大概有半年时间。”微短剧创作团队牵头人林女士表示,团队从今年初就开始打磨选题和脚本。其中,看场地就花了两周时间,团队更是跑遍了福建大部分的景区、景点。这个系列的拍摄耗时两周。这期间还遇到台风天气、临时换场地拍摄、演员档期问题等各种状况。“虽然过程比较波折,但团队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这部充满情感与福建特色的微短剧。”

据介绍,《来福建,欢喜就好》涵盖了福州、宁德和泉州等多个城市。福州三坊七巷、烟台山、三江口生态公园、永泰赤壁、福鼎太姥山、嵛山岛、霞浦杨家溪、泉州西街、梧林古村落、石狮黄金海岸等景点都在剧中得到了精彩呈现。“创作初衷就是要把福建的文旅资源特色融合到整个剧情里。”微短剧创作团队牵头人林女士表示,通过一对老人的浪漫故事,向广大网友展示福建的山水之美、非遗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充满“烟火气”的闽式生活。

创新推广模式 开启“微短剧+文旅”新风尚

“微短剧+文旅”是轻量版的“影视+文旅”,是情节化的“短视频+文旅”。“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形式,为文旅市场的发展开创了更多的可能性。”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面对新世代年轻人变化的兴趣取向和旅游需求,福建文旅积极接纳新的表达方式,寻找年轻人最能共鸣的内容进行创作。从破层出圈的《来福建 享福味》到口碑爆棚的《来福建 好舒服》,福建文旅通过幽默诙谐的表达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福建文旅的魅力,不断书写着福建文旅改革的“实践续篇”与“时代新篇”。

《来福建,欢喜就好》微短剧是福建文旅首次尝试“微短剧+文旅”这一新型推广模式。“势头强劲的微短剧有望成为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福建旅游从业人员李女士表示,《来福建,欢喜就好》聚焦福建的山海“宝藏”资源,展现了八闽地区的特色旅游风情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观众将观看兴趣转化为对取景地的实地探访和体验。

“微短剧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有故事性的影视剧,只不过制作模式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在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陈李平看来,现在随着文旅市场的下沉,福建的景点也可以借力文旅微短剧,传播自己差异化的区域文化特色,有了更多被看到的机会。陈李平认为,“微短剧”推进赋能文旅事业新发展,符合当前消费者的喜好。如何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制作优质的文旅微短剧,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以青年视角将内容创作与福建文旅产业相融合,使年轻元素成为标志性亮点,“文旅+微短剧”赛道才能真正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