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小腿反复溃烂,原因竟是它

“老烂腿”发病率不低,不要轻信偏方,可采用介入等办法来治疗

寿宁67岁的老陈(化名),这一年多来,一直被自己反复溃烂的左腿困扰,也就是俗话说的“老烂腿”!在当地医院以皮肤感染治疗,却没有一点效果。前不久,他再次到医院就诊,才找到烂腿的真正原因:血管压迫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最后引起了溃烂。

“老烂腿”发病率达到25%

多年前老陈小腿皮肤上就有不少蚯蚓状的突起,但是他没有特别在意,想着平时用热水泡脚,活活血就没事了。但去年开始,他的左边小腿开始溃烂,不仅瘙痒难忍,还伴随疼痛,导致他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困扰。

前不久,老陈来门诊就诊,详细询问病史及完善相关检查,被确诊为“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因为腹部血管受到压迫,导致左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压力太高,最终导致外渗,逐渐形成了湿疹,并发生溃烂。团队为他施行微创介入手术后,溃疡部位就慢慢愈合了。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发病率达到25%。主要就是下肢有蚯蚓状突起,还常常有酸胀、沉重的感觉,半夜容易“抽筋”。若不及时治疗,逐渐会出现湿疹、瘙痒甚至溃疡等并发症,俗称“老烂腿”。在所有的下肢溃疡中,由静脉曲张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70%以上,20%为其他静脉性疾病引起,如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等。

出现这些症状及时治疗

“老烂腿”的患处常位于内踝上方和小腿内侧下1/3处,继发于外伤者位置可较高,但不超过膝盖部,溃疡发生前可有局部水肿,皮肤脂肪硬化。

起病之初,很多人可能只感觉腿部皮肤发痒、色素沉积、有酸胀或肿胀感。随着炎症加剧,还会渗出液,继而发生溃疡。一旦小腿形成溃疡,就很难愈合,溃疡处越烂越大,最终皮肤全层坏死。

溃疡的周围,皮肤会发生萎缩,颜色发黑,不时脱屑,感到瘙痒。肢体下垂时疼痛加剧,抬高或遇冷时疼痛缓解。

由于溃疡愈合后容易复发,有的病人几年、十几年久治不愈,受尽折磨。这些久不愈合的患者,其溃疡周围常有湿疹或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严重的有可能发生癌变,甚至面临截肢。

不可乱用“偏方”

目前可用介入治疗

遇到“老烂腿”,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喜欢使用所谓的“偏方”,除了一些莫名的药粉,还会用草药泡脚等。其实,乱用药不仅不会让病情好转,反而容易引发炎症,加重病情。

其实,“老烂腿”听着吓人,如果能找到血管专业的科室,如介入科、血管外科等,针对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灶,纠正静脉曲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可以改善静脉功能,促进溃疡愈合。因此,发现严重的小腿皮肤改变(色素沉着、皮炎、脂性硬皮病等)、慢性反复溃疡等,要考虑血管方面的疾病,一定要及时就诊。

□小贴士

日常护理

注意七点

抬高下肢:日常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帮助血液回流;

足踝运动:站立或静坐1~2小时后,适当进行原地踏步或足踝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不超重,因过重会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适当锻炼:散步、快走、骑自行车等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回流;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防止便秘、过度肥胖等情况;

做好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溃疡感染;

穿弹力袜:久站久坐、孕期或已出现轻度静脉曲张人群可以穿着弹力袜,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

(作者:宁德市闽东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尹志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