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不像去当裁判,更像是去唱国歌的”

巴黎奥运举重女裁判周志琴接受海都记者专访,分享执裁奥运比赛的经历

周志琴与李发彬在奥运赛场合影

N海都记者 林婕/文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巴黎奥运赛场上,不仅有中国运动健儿的卓越表现,更有中国裁判的专业风采。其中,在执裁本届奥运会举重项目的众多裁判里,福建的周志琴是唯一来自中国的裁判。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奥运裁判?奥运赛场的执裁体验是什么样的?14日,面对海都记者,周志琴分享了她的经历。

体校“超级伯乐” 炼成“奥运裁判”

“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为奥运赛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深感荣幸与激动。”周志琴说,从举重教练到奥运裁判,她的人生始终与举重有缘。

1990年至2002年,周志琴在三明少体校担任教练职务。2002年至今,她在福建省青少年体育学校任国家级教练。34年深耕体育教育事业,周志琴先后为国家队、省队、体育院校输送100多名优秀运动员,可称是“超级伯乐”。邓薇、廖桂芳都是她带出的优秀运动员。

对于学生,周志琴总是笑眯眯地鼓励。她会告诉学生,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坚持是成功的关键,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对学生如此说,周志琴自己亦是如此去做的。

周志琴告诉记者,成为奥运会举重裁判需要持有国际举重联合会认可的国际一级裁判员资格证书,证书需经过国际举重联合会每四年注册一次的认证,并具备丰富的举重比赛执裁经验。此外,需具备三年内六站以上的国际比赛执裁经历。为了能够争取执裁奥运比赛的机会,周志琴此前积极参与了各类国际比赛。

她说:“其实在选拔和培训过程中,也有遇到一些挑战。一是国际比赛的紧张氛围和高压环境,对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二是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特别是要与国际同行交流。为了克服困难,我参与了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同时不断调整心态,让自己保持冷静和专注。”

周志琴在2023年9月收到国际举重联合会的邮件邀约,获得了执裁奥运的资格。

选手“攻坚克难” 裁判“火眼金睛”

“执裁奥运举重赛场,既充满挑战,也富有成就感。”周志琴告诉记者,奥运赛场上的每一次判罚都可能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和名次,因此裁判在执裁过程中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每一次试举,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罚决定。不仅如此,还有来自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的压力。如有异议,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向仲裁委员会解释判罚依据。

此次巴黎奥运会的执裁经历,不仅让周志琴在专业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与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在奥运赛场上的任何一场比赛都是攻坚克难的硬仗。”回忆这次巴黎奥运之旅,还是给了周志琴不小的震撼和冲击。她印象最深的是在举重赛场上,“印尼老将伊拉万、中国两届奥运冠军石志勇等选手,都拼到最后一刻。在赛场上,运动员们展现的不仅是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更是精神与毅力。无论比赛结果如何,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拼搏精神值得所有人去尊重和喝彩。”

此次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举重队收获了五枚金牌。对此,周志琴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赛后,我还和中国举重队参赛队员开玩笑说,我不像来当裁判,是来唱国歌的。”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