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8月18日,由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福建省医师协会、福建省医学会联合主办,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崇尚人文精神 彰显医者仁心”2024年“中国医师节”活动大会在福州举行,向全省广大医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大会颁发了2024年福建省“最美医师”证书。福建省儿童医院吴典明等10位医师为2024年福建省“最美医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徐杰等10位医师为2024年福建省“最美医师”提名对象。
大会还颁发了“2023年福建医学科技奖”,共有25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福建医学科技奖”。其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洪华山、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徐迪2人主持的项目获得一等奖。
最美医师风采
“弯背”医师坚持登台手术
2024年“福建省最美医师”吴典明,是福建省儿童医院普外科的主任医师,也是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的“开山鼻祖”。
小儿外科学界曾广泛流传一个说法:“谁能提高小儿食管闭锁的救治成功率,就代表取得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8年,吴典明经过不懈探索,成功完成全省首例小儿食管闭锁根治术,使患病新生儿恢复了正常进食能力。目前,吴典明已主刀完成152例食管闭锁手术,成功率超过90%,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肛门闭锁、肠闭锁、巨结肠、胆道闭锁等,此类手术是精细活,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2011年,吴典明在省内率先实施高难度的手术,为一名出生90天的胆道闭锁女婴做了肝门与空肠吻合,重建了胆道出口。目前,这个孩子仍健康地生活着。
吴典明主任医师因为患强直性脊柱炎,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走路时僵直的脊背得大幅度前倾,脖子也无法转动,但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救治患儿。他时常说:“所幸我的手术视力还行,在手术台上看向手术部位的这段距离,视力最清晰;全神贯注手术的时候,也能忘记身上的痛。”
目前,59岁的吴典明依然忙碌在一线。他不仅看门诊、查房、参与病例讨论,必要时还会凭借去年置换的人工髋关节登上手术台指导手术。
扎根防控一线守护“肝”健康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主任医师黄丽芳荣获2024年“福建省最美医师”,她是我省公共卫生领域今年唯一的“最美医师”获得者。
自2007年入职省疾控中心以来,黄丽芳便扎根于乙肝防控一线。她和同事在省内建立了6个乙肝监测点,极大地提高了乙肝分类诊断的准确性,并揭示了急性乙肝的真实发病水平,为全省急性乙肝监测、病例管理、诊断能力提升提供了宝贵的试点经验。此外,他们还连续开展福建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系统揭示了全省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征和变迁,为乙肝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时期,为保障乙肝流调工作顺利开展,她冒着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赶赴各个流调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群错峰分流调查策略,指导各地圆满完成乙肝流调任务。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径。为阻断高病毒载量母婴传播,黄丽芳和同事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6年,团队在泉州2个县(市)开展HBsAg阳性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工作,为后续全国HBsAg阳性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随访管理提供试点经验。
通过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小于0.5%,人群抗原携带者减少超过200万人。此项工作成果,她作为第二完成人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福建省医学科技三等奖。
研发“方便”秘方解难题
吃喝拉撒是人们的日常所为,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行为。拉不出来怎么办?个中苦楚,许多人都有体会。2024年“福建省最美医师”柯晓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为治疗慢性便秘花了大力气,他带领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便秘,并制定多项指南及共识意见,为规范全国中西医结合慢性便秘诊疗贡献了“福建力量”。
作为“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的“开门弟子”,柯晓坚持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发现中西医结合特别适用于慢性便秘的诊疗,在全国率先开展便秘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成立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
在柯晓的带领下,2017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在全国范围内牵头发布《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去年,他带领团队又研发出“理气润肠通便方”,成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方。柯晓还通过举办培训活动、学习班等方式,大力推动有助于找到便秘原因或发病机制的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等各种便秘专科辅助检查手段,提升各级消化专科医生的业务水平。
柯晓团队还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他们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医药治疗,效果可与西药“美沙拉嗪”等相当,且副作用少。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可减毒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