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文/图
这个暑期,位于泉州古城各个角落的“刺桐记忆”艺文空间,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游玩打卡的好去处,充分展现了泉州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8月19日,记者走街串巷探访这些空间。
可沉浸式感受闽南语魅力
“幼秀幼秀”“水水”“甜甜甜”……19日下午,记者在古城西街游客服务中心二楼见到,这里正在举办的是“一隅乡音”展览,大人、小孩均被这里展出的闽南语叠词吸引,驻足观展,更深层次地理解闽南语的文化内涵。
据悉,该展览采用文字、图像、影像多种互动方式,在闽南语发展历史、闽南五色话、闽南语歌曲等方面进行体现,游客们沉浸式感受到闽南语的魅力。
“希望能唤起母语者对治愈乡音的眷恋,同时能激起外来游客学习闽南语的兴趣,一起说咱闽南话。”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记者还见到,现场还有闽南语互动屏幕,可以点击屏幕来使用“说咱闽南话”APP,许多小朋友直接席地而坐,正在观看视频。
而在西街101四时杂货铺,花团锦簇的头巾、标志性的黄斗笠、多巴胺配色超短上衣、海浪般摇曳的阔腿裤,让你能充分感受到惠安女这群色彩搭配大师的魅力。
“来到西街,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能看到泉州主题的展览,更进一步了解泉州文化,很值得。”上海游客张先生感慨道。
街巷建筑结合茶文化 古厝里品泉州茶
随后,记者来到旧馆驿巷149-151号,馆驿茶肆清新淡雅,颇具风雅禅意。
记者获悉,馆驿茶肆前身是一座具有泉州街巷建筑特点的手巾寮闽南民宅。在闽南老厝的基础上,泉州文旅集团以“街巷博物馆”为理念主持翻新,将闽式街巷建筑与闽南茶文化结合,共同组成了如今的小茶馆——馆驿茶肆。除了作为喝茶的茶馆,茶肆内还设有泉州茶文化小展览,供市民、游客了解泉州的茶文化。
而复建后的小山丛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内的晚晴室里,则布设了弘一法师的生平故事,介绍了他的艺术造诣,再现弘一法师曾经驻锡的寝室,通过图、文、实景三种方式,讲述了弘一法师高洁朴素的一生。
不二祠作为开闽第一进士欧阳詹的祖祠,介绍了欧阳詹先生的诗词作品和对泉州尚学之风的重要影响,展厅内还布置了诗歌打印机,参观者可通过扫取公众号二维码的方式打印泉州相关诗歌。
诚正堂作为小山丛竹古书院,则陈列3400册与泉州相关的文化书籍,成为古城居民的阅读空间。同时,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受邀出任小山丛竹山长,长期在小山丛竹开展学术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