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不过,对于我们南方来说,天气仍较炎热,还要防“秋老虎”的出现。这个时节养生保健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听听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曾茂贵主任药师的建议。
充足睡眠防“秋乏”
“这个时节,天高气爽,余暑未消,气候逐步干燥,容易出现‘秋燥’。”曾茂贵提醒,处暑节气应注重防“燥”。他说,入秋后,出汗减少,人的机体将逐渐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由此,身体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后还想再睡,这种情况就是“秋乏”。“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睡一小时以适应‘秋乏’。”
着装“凉而不寒”
处暑节气,有秋风送爽,但天气变化无常。此时衣服不要添得过快,着装以凉而不寒为宜,并注意脐部保暖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对于平素体健之人,在“皮肉之冷”尚且可以忍耐的前提下适度“秋冻”,可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对于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则不适合“秋冻”养生法,需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并定期监测血压。
寒凉瓜果少吃
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饮食上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藕、雪梨、白萝卜、银耳、莲子、百合、奶类等来润肺缓燥。要少吃一些辛辣(辛味入肺),多增加酸性食物(酸味入肝),这样能有效收敛肺气、滋养肝脏,保护阴液。可以适当多进食山楂、橘子、葡萄、猕猴桃等酸味食品,适当减少辣椒、姜、葱、蒜、韭菜等辛味食材。
曾茂贵特别提醒,处暑到来后,像西瓜、青瓜这类寒凉的瓜果,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季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等。
肉类首选是鸭肉
处暑后气候逐渐干燥,适合吃养阴润燥的食物。肉食当中,曾茂贵首推鸭肉。俗谚说“七月半鸭,八月半芋”,阴历七月正是吃鸭的季节。处暑时节,一些地方也有吃鸭的传统习俗。
曾茂贵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说,鸭肉味甘性凉,养阴而不助湿,补炎夏虚劳,比吃鸡肉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