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女子查出脾肿瘤 “荧光”下切瘤保脾

传统全脾切除手术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如今国内外保脾治疗理念逐渐加深

海都讯(记者 林宝珍) “主任,我的脾保住了吗?”近日,在福建省立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手术苏醒后的林女士(化名)急切地询问身边的邱福南主任医师。“保住了,答应你的做到了。”邱主任微笑地回答道。

来自福清的林女士,10余年前在体检时发现脾脏囊性肿瘤,当初肿瘤仅2cm左右,但每年的定期体检都发现肿瘤在变大,到今年复查时,肿瘤最大直径接近10cm。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均建议行脾切除术。想到要做器官切除,林女士一时无法接受。

日前,林女士前往省立医院肝胆胰外科邱福南主任医师的门诊。经验丰富的邱主任阅片后认为,肿瘤虽大,但主要在脾上级,是保脾手术的适应症。听到这句话,林女士悬着的心总算放下。

经过术前准备,邱福南主任医师、魏少明副主任医师团队顺利为林女士完成了荧光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手术仅耗时2小时。术后病理回报:脾脏脉管瘤。目前,林女士已康复出院。荧光腹腔镜是在普通腹腔镜的基础上增加荧光染色显像技术,能准确地探查术前影像学未检出的微小病灶,从而让手术创伤更小。

邱福南主任医师介绍,脾脏是个非常“娇贵”的器官,质软易碎,血流量丰富,稍有损伤,血极其不易止住。因此,脾脏相关手术常常要行全脾切除术。同时,脾脏也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具有过滤血液中病菌和病毒的功能。传统全脾切除手术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切除脾脏后血小板升高,导致血栓栓塞风险的几率也增高。因此,对于良性疾病,在解决病灶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脾脏功能是最佳选择。随着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以及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保脾治疗理念逐渐加深,国内外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开展例数也越来越多。目前,省立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已成功完成多例荧光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