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马俊杰通讯员 陆逸 何卫东 刘燕花) 8月24日10时35分,伴随着笛声长鸣,48056次列车搭载着14个新研发的通风集装箱,满载299.68吨豆粕,从福建泉州施厝站驶向邵武站。这是福建省首次批量发运的铁路新型通风集装箱,标志着豆粕在铁路运输方式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东南沿海地区大豆加工和养殖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资运输保障,进一步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
据了解,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进入秋季,畜禽养殖场对其需求量攀升,运输需求也随之而来。由于豆粕在密闭环境中容易分解积热导致自燃,属于危险品,对运输环境要求极高。
通风集装箱箱体在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通风孔,使箱内空气形成对流,通风效果良好,有效解决豆粕等粕类产品在运输途中的积热问题,同时具备防雨和防异物进入等功能,全程具有全封闭、无撒漏等优点,降低了货损率和产品污染风险,确保了箱内货物运输状态良好,不仅可保证运输途中的货物品质可控,还大大降低了包装材料、人工和装卸费等运输成本。
福州铁路物流中心人员多次走访泉州当地大豆加工企业,对市场情况、运输条件、运输成本进行专题研讨,量身定制运输方案,决定采用铁路部门新研制的通风集装箱,在毗邻企业生产基地的施厝站对产品进行装运。新型通风集装箱的批量使用,将逐步打开东南沿海地区粕类市场铁路运输新模式,常态化运行后,仅一家企业每月预计可发运豆粕4000吨,每吨较原来节约运输成本约20到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