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废气”变成“特气”

泉州海关助力液态二氧化碳出口

海都讯(记者 杨江参通讯员 王凤平) 8月27日,泉州海关关员按照“批次检验”模式要求,对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60吨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快速验放,发往厦门等口岸装船出口海外。

8月29日,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这是泉州海关瞄准“双碳”目标,积极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工作场景。

泉州是国家规划的九大炼油基地之一,关区内两家龙头石化企业——中化泉州石化和福建联合石化年炼油能力已达2900万吨。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对福建联合石化公司、中化泉州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装置产生的尾气进行收集处理,经过压缩、提纯、液化后,变成液态二氧化碳,可广泛使用于冷链、碳酸饮料添加剂、工业纯碱原料、灭火剂等。此次出口的液态二氧化碳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保护气,原来的石化“废气”真正变成了“特气”,大大减少了碳排放量,促进“双碳”工作迈上新台阶。

“通过对石化‘废气’的再利用,通过碳捕集实现了变废为宝,每年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以上!”福建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渊说,“海关‘批次检验’改革试点后,公司出口液态二氧化碳超过百批,通关速度大幅提高,各个环节衔接更畅通了,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了,预计年节省各项成本100万元以上!”

目前,泉州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液态二氧化碳生产和出口基地。据统计,2024年1—7月,泉州海关共监管出口液态二氧化碳211批次、重量9100吨,同比分别增长12.2%、16%。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