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中小学老师要按时下课

省教育厅印发通知,要求老师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N海都记者 齐榕

今秋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统筹优化课间安排,实行15分钟课间时长,此举引福建家长热议。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管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按时下课,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被挤占的课间,引家长忧心

一放学,福州一初中的陈同学,就急匆匆冲向厕所,问其原因,说是“在学校压根没时间上厕所”。

多位家长向记者表示,陈同学的这种情况在自己孩子身上经常发生,课间时间被挤占是常态,孩子一回家就抱怨“某某老师又拖课了”。

“因为课间来不及上厕所,孩子就减少喝水量,带去的水基本上原样带回。”福州一小学的5年级家长杨女士说。

“就算老师没拖太久的堂,老师也只让孩子上个厕所就回教室,不能在走廊乱走动,更不能在校园内奔跑。”某小学低年级家长说。

“毕业班尤其紧张,学业压力大,孩子说,经常上节课老师刚走出教室下节课的老师就进教室了。”一位今年初三家长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课间被挤占的情况一般有两类,一是学业压力大,老师拖课让课间时间非常短;二是班主任老师考虑安全,不让学生课间在教室外多活动。

按时下课,不“拖堂”成督导内容

省教育厅印发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每节课间要安排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户外,通过适度活动、游戏、交流等方式放松休息。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按时下课,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课间活动一般不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学校应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并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各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活动,丰富课间活动内容。

同时,各中小学校要提前谋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及周边可以使用的体育、文化场馆,拓展活动空间,创设活动场地,配备活动器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与此同时,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县(区)要对辖区学校课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对安排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的,要督促学校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进行约谈和通报。

□相关阅读

国内部分市试点15分钟小课间

据了解,除了北京开始试行15分钟课间时长外,其实国内的部分城市也已开始尝试将课间时间延长到15分钟。

青岛市李沧区自2023年11月开始,率先开展了学校小课间活动改革,在小学中试点推广15分钟小课间,并且在课间15分钟内开展踢毽子、呼啦圈等多样化体育活动,同时将课间活动方案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中。西安市长安区第十二小学也于9月1日起执行15分钟课间时长,计划在鼓励课间“玩起来”的同时开发游戏化学习内容。

“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每节课四十分钟、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设置是多年检验下来的最有效时间段,长于这个时间,孩子非常需要休息调整。课间不仅有助于孩子调整学习状态,还可进行户外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福州某市属公立学校的教务主任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