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唐明亮
通讯员 彭辉 谢赟星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仅三天时间,中心的‘和事佬’就把我前后奔走近两年未果的纠纷维权圆满解决了,真的太棒了。”谈及今年7月在福州鼓楼区的一次求助经历,泉州的梁先生感慨连连。
梁先生口中的“中心”,是今年4月鼓楼区刚成立的社会治理中心。今年以来,鼓楼区深入践行“三个如何”重要指示,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鼓楼区社会治理中心,通过多职能部门“一中心”办公,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平台,实现“接访—咨询—服务—调解—仲裁—诉讼—监督”全流程解纷闭环,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可解开“千千结”。
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
群众上门,工作人员笑脸相迎;在大厅导办台登记办理事项后,工作人员会引导群众至相应业务窗口;遇上来反映诉求的群众,现场就有“和事佬”介入解纷排难……这是记者近日来到鼓楼区社会治理中心看到的场景。
据了解,该中心由综合服务区、来访接待区、调解服务区、社会组织区、仲裁服务区、法务服务区、心理服务区、诉讼服务区、综合指挥区等九大功能区组成。
“以往,群众遇到各类矛盾纠纷想要调解,可能得去社区、派出所、司法所、人社局等,若是调解不成,还得去法院立案起诉,如今不用这么麻烦了。”据鼓楼区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采取“多中心合一”模式,17个职能部门一同办公,集综合治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于一体,涵盖了150项社会治理服务事项。
“中心楼层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一楼主要是以综合服务、咨询为主,二楼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劳动仲裁为主,若诉求无法解决,再去三楼找法务特派员寻求帮助或者找法院立案起诉。”据介绍,若是涉及目前还未进驻到中心内的区直部门业务,该中心也会发挥统筹作用,现场召集有关部门,一般15分钟内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就将抵达中心为群众服务。可以说,该中心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一扇门”进出、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
据统计,中心成立以来,共集中受理各类业务咨询、矛盾纠纷、信访问题2707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632件,相当于每天平均成功调处11件。
高效率调解纠纷有秘诀 退休老干部化身“和事佬”
矛盾纠纷调处并非易事,调解众多纠纷事件如何保持高效率?
记者在社会治理中心的信访评理室、“夕阳红”老干部调解中心、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找到了答案——矛盾一方不信任,有50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类人士组成的信访评理员可供信访人挑选,做到有事大家说,有理大家评;怕调处中间人不专业、不权威,多位退休老干部化身“和事佬”……
62岁的老柯正是“夕阳红”老干部调解中心其中的一名“和事佬”。他是一名退休民警,虽然在中心才四个多月,但凭借着以往的办案、调解经验,在他手头上调解成功的“疑难杂症”不在少数。其中,梁先生的纠纷维权就是在他手上调解的。
2022年11月,梁先生在福州一家施工单位打工,可还未来得及签订合同,他就因施工意外受伤,住院前后花费了6万多元。由于没有保险,施工方垫了4万多元后就不愿意配合,也不愿再提供赔偿。因此,一年多来,梁先生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向施工单位讨说法。后来,无奈之下,他只好到中心求助。中心介入后,老柯第一时间与施工方取得联系,摆事实讲道理,用情说法、以理明事,最终成功协调施工方向梁先生又补偿了5.5万元。“高效率也还要多亏中心内各部门的联动与配合,我最近调处的另外一起纠纷,正是司法局、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动,一同努力的成果。”老柯说。
矛盾调解重在源头。记者了解到,为把居民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鼓楼区还以区社会治理中心为龙头,设立10个街镇社会治理分中心、69个社区社会治理工作站,并依托“鼓楼智脑”平台打通了区、街镇、社区三级社会治理联动通道,实现数据全面汇聚、事件全量流转,持续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