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躬耕孤独症教育十余年

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心灯

在教室里,孩子开心地拥抱着杨福校长

N海都记者 周婉怡/文

毛朝青/图 实习生 王晨

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第一所以孤独症儿童为专门招生对象的特殊教育学校——福州市星语学校的掌舵人,十余年来,杨福为200多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点燃希望。海都记者带你走近福州市星语学校杨福校长,聆听他与“星星的孩子”结缘的故事。

校内模拟“社会生态系统”,时时事事处处皆课堂

1988年,杨福从师范学校毕业,开始普通小学的教学生涯,享受与孩子在数学课堂上一起破解难题的成就感。2012年,一纸调令,杨福开始参与创建全国第一所以孤独症儿童为招生对象的学校——福州市星语学校。

在星语学校创立初期,参与学校初创的人员多数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孤独症教育领域也无现成的教材、案例或经验可供参考。教什么,怎么教,成为星语学校开办之初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杨福和同事们边学边做,研读了近百部国内外与孤独症相关的书籍,2年内走访30多所特教学校、孤独症相关机构,1年参加了40多场学习培训。

孤独症孩子具有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问题,教师与孤独症儿童一对一教学活动都难以开展,集体教学真的可行?在星语学校,从校门口打招呼、贴签到卡、进班级、放书包,到模拟公交站、红绿灯、银行、超市、医院……时时事事处处皆课堂。在杨福的带领下,星语学校初步构建的“孤独症学校生态化”课程系统,也成了模拟出来的“社会生态系统”。

用心做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在学校的小超市里,留校担任志愿者的框框正在整理货架上的物品,每个货物横竖对齐、上下对齐。22岁的框框是一个重度孤独症患者,从小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如今他是学校超市里的管理员,能够独立来回家校、整理货物、卫生保洁、校内送货。

“如果没有杨校长和老师们长期的教育,完全不会想到框框能够掌握生活技能。”框框妈妈说,早期,框框看到人也不会说话,叫他也没有回应,在家摔锅碗瓢盆。在框框未学会独立上厕所的时候,每天要换八条裤子;光是学刷牙,日日教也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学会。

如今,框框在家成了妈妈的好帮手,会自己拖地、洗碗、洗衣、买菜做饭等。“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是不进则退,而我的框框每一年都在进步。”框框妈妈笑着说。

学生咬人、打人、吐口水、无法安坐……在星语学校,这是绝大多数特教老师需要面对的情况。相较于普通学校的孩子,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教导孤独症孩子。

杨福说,他相信,只要用心做教育,尊重孩子的差异,挖掘他们的潜能,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