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焦点 上一版   

近日,“杭州一地下车库禁止新能源车停放”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新能源车被禁入地下车库 是否合理合法?

N综合央广网

钱江晚报

广州日报

近日,有网友发帖吐槽,去杭州萧山一家五星级酒店住店吃饭发现,酒店方不准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燃油车才可以进地下停车库。网友表示,自己是新能源汽车,无法停入地下车库,酒店的地面只有正门前的8个车位,哪怕全部停新能源车也是不够的,而且高温天气,谁也不愿把车停在太阳底下。

酒店称如此安排是出于安全考虑,大部分车主能接受这一安排,但有的车主质疑其合理性,觉得这是对新能源车的歧视。

酒店回应

安全考虑,开辟新能源专用停车场

近日,记者到网友所说的这家酒店核实情况,正好看到一位开着新能源车来酒店吃饭的女士被保安拦下。这位女士姓刘,刘女士从酒店右边想开车进入地下停车库,但在门口被保安拦下,称新能源车不能停进地下停车库。之后保安引导刘女士把车停在了酒店后方的停车场,走回酒店需要5分钟左右。另一位新能源车主李先生称,他对不让新能源车停地下车库有点不满,他认为,如果从消防安全考虑,燃油车也有自燃的可能性。

记者在地下车库入口看到一个蓝色警示牌,警示牌上写着:因地下停车场空间相对密闭,出于对新能源汽车停放安全性考虑,为确保您的财产安全,酒店设置了专用宽体车位,请将您的爱车停放至指定区域,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规定是今年9月份开始的,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地下停车库暂时只允许燃油车停放。因为新能源车自燃的发生率比较高,也多次关注到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为了保证其他顾客的财产安全,所以推出了这个规定。目前,酒店后方开辟了300个停车位,还加盖了棚,都是宽体车位,如果客人开新能源车过来,酒店的保安会引导其停到该停车场,请新能源车主谅解。

酒店负责安全的沙经理称,酒店所在的大楼,除了每日住店的客人外,还有写字楼的办公人员,保守估计每天有两三千人。要确保这么多人的安全,消防安全必须重视。相比油车火灾,新能源车火灾存在起火速度快,扑灭难度大,起火瞬间能量大的特点。基于新能源车火灾的特点,以及我们酒店自身的消防处置能力,我们觉得不让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的安全系数更高。

数据统计

新能源车起火率低于燃油车

据央视新闻,过去六年企业报告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分布,历年6至8月均为火灾明显高发期,起火时段分布较为平均,每天7时至9时、13时至18时起火数量相对较多且集中。而从车辆外部见到明火到驾驶室起火平均间隔时间仅有64秒。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良称:“因为随着高温高湿,包括夏季的雨季,可能都会带来相应的危险因素。平常要做到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检测,查看底盘有没有磕碰,在充电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过充现象。新能源汽车起火后基本上都具备安全逃生时间,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第一时间离开车辆,不要进行自行灭火等尝试。然后报警,等待专业的消防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而据近三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火灾数量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率从2021年的万分之1.85降低到了2023年的万分之0.96。与此同时,燃油车的起火率则在万分之1.5左右。此外,根据国际上的公开数据,在世界上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挪威,汽油和柴油汽车的火灾发生率是新能源汽车的四到五倍。整体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起火率甚至低于燃油车。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称:“电动汽车着火的事故率应该是小于油车的,这个是有统计的,但是我们对于电动汽车出了事故时的处理方式,不像油车那么有经验。”

专家说法

新能源汽车起火更难扑灭

不过,尽管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并不比燃油车高,但电池起火比汽油起火更难扑灭,复燃率较高,也让新能源汽车起火备受关注。

“从起火风险上来说,新能源车和燃油车都存在。”消防方面专家表示,新能源车起火的类型以蓄电池充放电时热失控导致的起火、蓄电池磕碰导致电池内部热失控的起火以及碰撞、车内线路故障等起火为主,而燃油车的起火原因则以碰撞、车内线路等因素为主。

同样是起火,从灭火难易程度上来说,涉及新能源车蓄电池引发的火灾,扑救过程会复杂些。“蓄电池热失控火灾中,电池内部处于一个持续化学反应的状态,需要在车外不断地使用水枪对起火部位进行降温,减缓反应强度,直到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彻底结束,火势复燃的风险才算排除。”

另外,对于地下停车库而言,在建设时就有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标准,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车辆在地下车库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处置并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律师说法

应尽量满足新能源车车主的停放需求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这个问题具有争议性,因为拒绝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的行为可能给新能源车车主带来不便,涉嫌构成对消费者的不公平对待或歧视。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禁止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由于酒店及商场有一定管理职责和权限,出于对安全隐患方面的考虑,管理者可能禁止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有关酒店或商场大厦应该尽量满足新能源车车主的停放需求,而非以“一刀切”的方式禁止新能源车的停放。

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朱觉明律师认为,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酒店作为停车场的经营单位,具有采取消防安全和隐患排除的法定职责和义务。酒店采取安全措施防范新能源汽车火灾等事故是有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不过,只要消费者合法使用新能源车且出入地下车库时没有现实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就有权出入地下车库。酒店等经营单位应当通过配备消防设备和采取安全措施等手段防范新能源车自燃等事故,同时也要保障消费者正常享用酒店停车服务的权益。

上海博和汉商(杭州)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邵斌律师表示,若电车自燃殃及其他车主车辆的损失,财产的受损方可以向电车车主主张赔偿。“如发生了超出保险金额部分的损失,确定没有其他外界因素导致,仅车辆自身原因发生自燃的情况下,可以对车辆的生产商进行索赔。”另外,如果车辆停放的车库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损失扩大,“车库的所有权和管理方,比如酒店和物业,根据过错,也应承担相应比例的赔偿责任。”

焦点讨论

车辆分类停放是否可行?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21日,浙江宁波某大厦贴出告知函,要求新能源车辆在地面停放,不能进入地下车库。宁波市鄞州区南部商务区管委会回复称,经过调查了解,原因是该大厦业主出于管理需要和安全考虑,拟将新能源车统一停放在地面固定车位,后续管理方也会针对新能源地面停车增加相关配套设施。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省博物馆在数年前便禁止新能源车驶入地下停车场。

无独有偶,山西太原市也对公共停车场进行了大面积的新能源车、燃油车分区停放。太原市的张女士称,自己所在小区附近的公共停车位,从今年4月开始实行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分区停放管理,但由于新能源车停放区域严重不足,经常会出现停车场有位置却无法停车的尴尬局面。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对于有条件的地下车库,可以设置新能源车专用停车位,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安全监控设备。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为管理方和车主提供明确的指导。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湖生也认为,可以对新能源车和燃油车进行分类停放管理,而两类车停放的便利程度应该相当,不能对某类车辆造成不便。另外,分类停放管理时,可以针对新能源车火灾发展迅速的特点,适当增加车辆间距,加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排烟装置等消防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降低火灾风险。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则表示,对新能源车和燃油车进行分类停放,对于车位及土地紧张的地方,成本较高,可行性不大。现在新能源车都是联网的,汽车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可以实时传到后台的数据监控中心,一旦有指标异常,会通过短信报警方式提醒车主,达到风险可控,做到防患于未然,不必过于担忧安全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