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社记者
三明医改为我国深化医改蹚出了路子,其经验正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福建其他市县在学习借鉴时,也不断拓展丰富三明医改的内涵。有哪些新探索?经验如何更好地复制推广?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在泉州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门“举例”说明。
如何调动各地积极性?持续正向激励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闽红介绍,福建持续加大对改革成效明显地区的支持力度。例如,省里每年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绩效评价,对成效排名前二的设区市和排名前五的县(市、区)给予更多奖励补助,2014年至2024年考评拨付奖补资金3.3亿元。
再如,2019年起福建省实行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省级统筹调剂,省级预留一定比例作为激励资金,根据各地“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改革成效进行分配,今年已考评下拨6131万元。
同时,注意对各级医改团队的正向激励。杨闽红介绍,近年来,省级和多个市、县(区)卫健部门从事医改工作的有关负责同志得到提任。多地在评先评优、奖励表彰等方面,也优先考虑医改成效明显的地区、单位及个人,营造激励改革的氛围。
在福建泉州举行“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也是一种激励。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表示,接下来将围绕这一主题,继续到全国深化医改的典型地区召开发布会。
如何因地制宜?规定动作+自选动作
福建在全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已有多年,但各地经济水平、医疗资源等存在差异,如何因地制宜让三明医改经验尽快“落地”?
杨闽红表示,一方面,将三明的成熟经验提炼为“规定动作”,下好全省医改“一盘棋”,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其他地方谋划“自选动作”,打好市县医改“特色牌”。
据介绍,三明医改探索形成的各项经验,包括“三医”由一位政府领导分管、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经验,均已在福建省内全面推广并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通过开展“一市一试点”“一县一特色”等改革,市县层面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如福州市“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莆田市组建“联合病房”、南平市探索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等举措,以及泉州市、龙岩市、安溪县等地创新做法,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总体上以较少的卫生资源实现了良好的健康绩效。
医务人员待遇如何保障?加大经费投入
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要保障其待遇和职业发展前景。发布会对福建泉州的做法作了重点介绍。
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说,泉州市近年来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创新编制管理模式、完善引才机制,以基层为重点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例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分别给予每人每月补助2000元、1000元,对乙类、丙类乡镇卫生院全日制大专学历卫生技术人员,每人每月补助500元。
为解决人员编制紧缺问题,泉州还探索实行“规模控制、按实核编”管理方式,根据实际开放床位数、医院等级等因素,动态核定人员控制总量。同时,允许公立医院自主招聘,通过绿色通道引聚人才;实行科室行政主任和执行主任“双主任制”,给予适岗人才匹配的待遇。
泉州下辖的安溪县,近年来改革薪酬制度,实行医务人员工资总额管理。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介绍,基层医疗机构职工收入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62%,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职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安溪县财政投入超12亿元用于卫生项目建设,引进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也由县财政给予18万元至48万元不等的工作津贴。同时,建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交流、公开选拔等人才流动机制。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下沉?优化县域服务体系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福建省龙岩市2023年市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91.55%,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0.26%。下辖的长汀县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71.27%。
龙岩市副市长修洪在发布会上介绍,自2021年长汀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来,龙岩市大力推动试验区建设,将试验区建设范围延伸至全市,从财政、编制、人事、医保等方面予以支持。
同时,不断优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综合考虑区位和服务能力,在全市确定3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对标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开展建设,由县域次中心托管周边卫生院,形成梯次带动格局。
□相关阅读
泉州:把医改列入“一把手”工程
海都讯(记者 刘薇)在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泉州把医改列入“一把手”工程,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绩效考核统筹推进。
会上,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介绍了四方面举措:第一,集采改革。及时全面跟进国家和省组织的药品、医用耗材集采,累计开展4批次14个品种市级医用耗材联合带量采购,平均降价超60%,每年节省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合计15.13亿元。
第二,调价改革。借鉴三明的改革路径,将集采改革形成的空间,同步用于调价。2021年以来,泉州先后调整19批次1241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带动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优化,2023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6.63%,比2020年提高了3.55个百分点。
第三,支付改革。全面推行多元复合式收付费方式,分7批次实施511个按病种收付费改革,对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2023年,全市住院次均费用比上一年减少1059元,群众人均自付费用比上一年减少644元。
第四,服务改革。优质供给方面,打造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带动形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82个、市级48个,较好满足群众看大病、治重病不出泉州的需求。便民服务方面,2023年就在全省首创“信用医保”新模式,启动“先诊疗后付费”,群众更加有感有得。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在实施泉州人才“港湾计划”中,泉州专门设立了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引聘与高素质人才培育“双行动”。比如,落实人才的精准培养,对前置引进的医学博士给予安家补助30万元,对全职引进的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最高补助300万元。目前,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5.81%,入选市级高层次人才2666人。解决人才发展的经费问题,“十四五”以来,仅市财政就投入超1亿元,对公立医院科研工作进行补助,支持对接“国家队”优质资源;另外,还投入约1.2亿元补助卫生健康人才,支持市属公立医院和基层人才引育。
福建人均预期寿命升至79.10岁
发布会上,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闽红指出,福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省份,福建人素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通过深化医改,有力推动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2023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升至79.10岁,比2015年提高2.06岁;公立医院出院患者、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分别提高到全国第一、第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4年跻身全国前六,总体上以较少的卫生资源取得了良好的健康绩效。
(海都记者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