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感谢闽台缘博物馆牵线,感谢台湾和大陆的两位博物馆长成功为我们找到宗脉。“9月26日,特意带着儿子梁孟哲赶来泉州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民间谱牒文化交流大会系列活动的台胞梁祥贤和堂叔梁江南、梁传继面对记者时,再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不久前,在海峡两岸两位博物馆馆长的接力帮助下,他们成功在南安翔云对接上了宗脉,接续上了缺失255年的族谱。
中断255年的族谱终对接
2021年,梁祥贤的堂叔、第39世梁传继发起重修“卅三世前祝公”派下族谱,并得到了台湾博物馆原馆长施明发的帮助。唯一遗憾的事情是无法从1984年版的《台湾族谱》追寻“卅三世前祝公”的祖源。原来,1984年《台湾族谱》只记载第1世梁文仲为始祖,到第26世的“福建泉州府南安县象运乡开基世系表”。另外,“廿三世东山来生公派”只有从23世记载到31世,中间有2个世代的先人无资料记载。
施明发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给时任闽台缘博物馆的馆长陈伟平写了一封求助信,并寄上《台湾族谱》第系108页的谱图,请求帮忙查询,设法让两岸族谱对接。
接到求助,闽台缘博物馆文献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分头查阅馆藏的梁氏谱牒,并深入南安翔云镇走访查找。2022年7月25日,佳音传来,确认了彰化县福兴乡元中村田洋仔的“前祝公”派下为象运梁氏33世东山派下。2023年,梁祥贤所在支派的梁栢楦宗亲长辈与施馆长专程前往南安翔云对接,他们发现,从三十三世“前祝”溯源至一世祖“文仲”,族谱有序,脉络清晰。25日,第一次回到先祖原乡的梁江南、梁传继、梁祥贤,特意早早赶到南安翔云祭拜,告慰祖宗,台湾的梁氏后辈回来了。
施明发说,几年来,自己已经成功为5个来自大陆台湾族姓,对接上大陆族谱,而闽台缘博物馆这边,陈伟平馆长退休后,郑国防馆长又与他对接上。
“回到先祖的原乡,看到跟台湾一样的‘公妈厅’,一样的堂号,一样的故居,心情特别激动。”梁祥贤告诉记者,中断了255年的族谱终于成功对接。
会把家族寻根故事 说给更多台湾同胞听
“两岸一脉相承,血脉是回避不了也阻挡不了的。”梁祥贤说,会把家族寻根的故事说给更多的台湾同胞听,他也希望两岸的谱牒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赓续两岸共同的根脉。他觉得年轻人除了做好工作理好生活外,也应该更多关心自己家族的传承、历史的溯源,以及对先祖原乡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大家更正面地看待、理解两岸关系。
“我先祖是南安人,我父亲是台湾人,我母亲是上海人。我自己本身就是两岸融合的结晶。”梁孟哲作为出生在上海的台湾人,目前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读书,在过去,对于自己家族的两岸渊源更多是在“阿公”“阿嬷”及父亲的讲述下了解的。
这一次梁孟哲身临其境实实在在感受和自己切身相关的祖籍地,一切都显得十分亲切。这也更坚定了梁孟哲传承祖辈家风的决心。梁孟哲说,在大学他曾参与一个印玺识别系统的开发,未来,他想用AI技术助力先民开发台湾的资料及相关族谱的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