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晓燕
“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怎么会觉得辛苦呢?”一见蔡清雅,清秀的脸庞,淡雅的气质,真的是人如其名。“你完全符合我心目中南音人的感觉。”这便是记者与蔡清雅的开场白。而后,蔡清雅即兴来了一段南音《直入花园》,“直入花园是花味香,直入酒店都面于带红,田婴飞来都真于成阵……”唱腔一出,雅致悠远,如人倾诉娓娓道来。“20多年的南音学习生涯,这一路都挺顺畅的,所以我一点都不觉得辛苦。”蔡清雅说。
蔡清雅是石狮祥芝人,她说自己的南音之路缘起,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机缘巧合、误打误撞。祖父是南音的“铁杆粉丝”,20多年前小录音机成了他的标配,走哪都随身携带着,播放的都是南音曲目,一有空就“泡”在老家的赓南轩南音社。
在蔡清雅5岁那年,一听南音社招收学生,祖父第一时间给她报了名,这也开启了蔡清雅的南音之路。“当时年纪太小了,对南音也不了解,所以一开始谈不上喜欢,是后面慢慢接触后才爱上的。”蔡清雅说,初学南音的第一首曲目是《直入花园》,她依稀还记得当年学南音的场景:二十几个孩子围坐在教室里,看着龚锦娟老师的口型,学习咬字发音打节奏,到最后完整把一首曲子唱下来。初学时,很少有孩子能坚持下来,从一开始的二十几个孩子慢慢变成了六七个……
“学南音不难,难的是坚持。”拍板、琵琶、三弦、二弦、打击乐器……几年坚持下来,蔡清雅几乎将南音的乐器学了个遍。2009年南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印象很深刻,2010年暑假,我正好小学毕业,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泉州南音中心主任吴珊珊老师特意来到赓南轩,要挑一名孩子到省里去进行南音非遗展演。”最终,吴珊珊老师“相中”了蔡清雅。这次的展演也让蔡清雅的南音学习历程,从民间南音馆阁进入专业院校,因较为优异的南音演唱,她被泉州培元中学特招入校。
对于“南音”,蔡清雅说她学生时代都是在输入,步入工作生涯后,则更多的是一种输出。工作不到一年,让蔡清雅自豪的是,今年5月的第六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她参与编排的节目《福船行海丝》,历时三四个月的排练,最终在全省199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组织近1500名学生排演的218个曲艺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一等奖的桂冠。
如今,蔡清雅除了在学校里教孩子们唱南音,她还走进公益组织教成人南音。成人班的学生们学习南音的热情常常让蔡清雅感动,她说,有时晚上上课都快9点了,学生们还缠着她“开小灶”。“除了上课的曲目外,她们会拿新的曲目来向我请教,上节课有位阿姨说,以前走在路上听到南音没什么感觉,如今再听到南音会觉得亲切,也会跟着哼几句。”
阿姨的这句话,让蔡清雅动容,这也是她坚持学习,不断传承弘扬泉州南音的初心。“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泉州南音,走近泉州南音,喜欢泉州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