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44版:国庆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主业驾驶员 “副业”见义勇为

平常空闲时,热心肠的史玉阳(左)经常参加公益服务

年轻时,在汽修厂当徒工的史玉阳,三年苦学,终于出师

N海都记者 黄晓蓉

1969年9月,史玉阳出生在鲤城江南镇锦美村一户困难家庭。史玉阳的父亲是一名铁道兵,每月28块钱的工资要养活6口人,家里常常入不敷出。

1985年,为了能吃饱饭,16岁的史玉阳到石狮一家包吃包住、但没有工资的汽修厂当学徒工。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史玉阳比其他学徒更想早点学会修车。他舍不得休息,一有时间就练习气焊、电焊、敲模型,靠着3年的勤奋和苦干,史玉阳终于出师了。

1988年,19岁的史玉阳被聘请到晋江一家修理厂,第一个月就拿到了100元的工资,第二个月300元,第4个月升到组长,每月800元,“当时技术工的平均工资才100多元,800元一个月算高工资了”。

“攒下钱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盖房子。”靠着修车的手艺,史玉阳不仅让全家吃饱饭,还在村里盖起了一栋3层楼的石头房,“1988年,3层楼的房子在村里还是比较少的”。史玉阳出生时,一家六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破房子里;19岁时凭借着自己的手艺盖起了这栋房子,为了纪念这从无到有的过程,史玉阳在新房大门的门匾写上“有志者事竟成”六个大字。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史玉阳开始热心公益。1990年,锦美村建设村委会办公大楼时,他将自己家的3楼腾空,借给工程队20来号工人打地铺当宿舍;1991年,锦美村委会筹建篮球场和幼儿园,他一次性捐出数千元……

在当修车师傅的16年里,最让史玉阳难忘的是一次见义勇为。1997年10月28日晚,摩的司机黄师傅在江南镇锦美村非常偏僻的路段遭3人打劫,头部遭重击,满脸鲜血。刚好路过的史玉阳拿出大哥大就报了警。问清楚劫匪的摩托车号牌后,史玉阳跑回汽修厂,开了一辆放在厂里准备修的轿车去追,最终在泉州与南安交界处将劫匪抓获,并扭送到江南派出所。1998年8月,鲤城区江南镇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2001年,随着汽修厂的拆迁,史玉阳改行开车,目前,他是泉州市直公务用车平台的驾驶员。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史玉阳又多次挺身而出。在晋江磁灶路遇两人抢包,他毫不犹豫上前制止;在池亭村附近小巷追赶抢自行车的抢劫者;在打锡街,阻止丈夫对妻子和孩子施暴……

类似这样的拔刀相助,还有很多很多。史玉阳曾两次被鲤城区授予“见义勇为”称号,2019年荣获第六届“鲤城区见义勇为道德模范”,2021年6月荣登“福建好人榜”,2021年7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23年荣获“福建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史玉阳说:“路见不平,该出手时就得出手。不仅能够挽救受害人的生命和财产,还能使犯罪分子不至于越陷越深,是很值得的。”在同事们眼里,史玉阳大哥的主业是驾驶员,“副业”是见义勇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