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那场战役,我们配合的部队阵亡、牺牲了410多人,受伤1000多人。”深邃放光的双眼直视前方,一个标准的军礼孔武有力,老兵以军人特有的方式纪念战争,怀念战友。虽然那场战争已经过去40年,但讲起自己参与的那场战役,80岁的老兵团长曾溪良声音洪亮,脉络、细节清晰得就像刚刚发生过的事。曾溪良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场惨烈自卫反击战中,那些为求得祖国边境安宁奋起反击而牺牲的将士。
1984年,对越反击战老山前线战斗正酣,总参谋部从全国调集精锐部队驰援作战。曾溪良所在的炮13团成为福州军区唯一入选的部队,当年7月22日,从莆田机动3000公里直达前线,当时已经提拔为副团长的曾溪良被任命为陆军第一军炮兵群副群长兼前进指挥所总指挥。
到了战地后,前线情况有所缓和,部队就进行了三个多月的临战训练。尽管如此,当年11月10日,曾溪良依然奉命率先上阵,带着48名指战员先遣队,插入边境,在离边境1公里的地方构建前进指挥所,并设立8个观察所,沟通通信联络,协同一线步兵,构建野战工事。在大部队准备换班之际,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迟滞我军换防,曾溪良所在炮13团大部队还离前线180多公里,因此曾溪良与另一位分管阵地孙副团长独立指挥300多名指战员参与战斗26天。
“艰苦不可想象。”曾溪良回忆,当时前线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星期,饮水十分缺乏。有两三个维护站甚至没带给养。各观察所抵达指定位置后,一块塑料布一铺就展开了战斗队形。当时整个前线,双方兵力都有4万多人,炮火十分猛烈,前线一带24小时炮火连天,黑夜被打得如同白昼。
曾溪良说,那场战斗下来,他所配合的第一军就阵亡牺牲了410多名指战员,1000多人受伤。自己所带的炮兵团防御工事做得最好,也阵亡了一名副指导员,机动中牺牲了一名战士。
“因为战事,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们的学习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曾溪良那个时候,既要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管理的是整个部队,根本无暇顾及家庭。上战场的时候曾溪良正好40周岁,膝下三个孩子,在上前线前他把长子送回自己的母校惠安荷山中学托付上学,他的爱人则留在部队营区留守,边工作,边照顾孩子上学。曾溪良哽咽着说,自己上战场时随身带着《岳飞浩气长存》的国画,随时准备牺牲。
曾溪良说,战事结束后,之前的战场已经成为红色教育基地,部队每年都会组织去悼念战友。从部队转业后,曾溪良成了一名公安干警,直到2004年10月退休。退休后,曾溪良深入学校、机关、社区义务开展红色讲堂,讲述战地故事。每每讲完,曾溪良总会深情地说:“一个国家没有无缘无故的安宁,安宁背后是无数生命和鲜血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