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35版:国庆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高级经济师也有文学梦

王忠智用散文和诗歌写出身边的各种变化和美好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南安人王忠智说,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但他却用散文写下身边的各种变化和美好,还收获了各种文学奖。67岁的他,不仅是一个高级经济师,也是一位在全国散文诗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

王忠智回忆,上小学一年级时,语文第一课便是“首都 北京天安门”,在雄伟庄严的城楼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画面,那场景,令他震撼至今,也为他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人生往往都是从偶然开始,又从偶然走向必然。”王忠智记得,那是个冬日的早晨,阳光非常温柔。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王丽端年轻活泼开朗,她用银铃般的声音朗读同学们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同学们大家都要努力,如果想去看北京天安门,要像王忠智的作文写得那么好”。这句话让他一连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从那以后,他对语文课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可惜好景不长,恰逢特殊年代,文化课教材都变了。但他的“天安门梦”一直都在发酵,语文课本一遍又一遍地读,还借来大量的古今小说,通宵达旦地看。有一次看到半夜睡着了,竟然推倒了煤油灯,点着了被子,差点酿成大祸。恢复高考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复习,他拿到改变命运的金钥匙,考进福建一所中专学校,除了专业课的学习,还自修文学方面课程。1979年下半年转入工作后,他坚持在职学习厦门大学课程,并专修《大学语文》等文学基础,直至毕业。

“我一直坚持要有好的题材才下笔。”从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到201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王忠智先后发表作品数百篇,出版了三部专著,并不算高产,这与他的坚持有关。

和很多泉州人一样,王忠智周末几乎都要爬清源山。山脚下,有一棵曾经连根倒下又顽强生根出芽的榕树,很多登山客都熟视无睹,却触发了他的情感。“这棵百年倒榕可能是在一次台风中连根倒下,竟然又顽强活下来了。”王忠智的散文《卧魂》写的是一株度过“悲欢交织”与“心酸历程”而后倒卧地上的古榕树,令人惊奇的是全篇没有出现一个“树”字,仅以“一位老人在临摹魏晋风骨”暗喻。

“一条城市道路,把绿色生态、园林园艺、地方传统、历史文化等融合在一起,这在全国是很少见的。”现实中,王忠智是一名高级经济师,也是晋江一大型民企的高管。家住泉州市区的他,晋江世纪大道是他每天上班必经之路,20年间双方见证着彼此的变化。所以,他就把自己对世纪大道的这种感受写了出来。

“文学是精神支柱,是兴奋剂,助我抵达温馨的驿站。”王忠智说,他主业是经济管理,第一副业是文学创作。朋友问他,整天忙于管理企业的繁杂琐事,还有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把文学当成生活的调味剂,经济管理和文学创作,处理好了相得益彰。几十年笔耕不辍,他著有《独坐秋山》等诗歌,散文集四部,13.8万字长篇散文诗也即将出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