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24版:国庆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扬鞭奋蹄踏江南,号角声声砺精兵

浮桥街道在新区建设主战场掠影

繁荣路旧貌

繁荣大道新貌

N海都记者 俞志村 苏鹏峰 通讯员 陈诗雯 文/图

近年来,随着泉州鲤城区“战江南”战略全面实施,浮桥街道作为新区建设的核心主战场,始终冲锋在前、勇担重任。从前期的动员部署,到项目征迁、净地交付,再到新区建设、居民回迁,浮桥街道不断创新机制,突破难题,为鲤城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坚实力量。

党建引领,打造新区建设的先锋队

浮桥街道将党建工作融入征迁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创新实践“1433”征迁工作法,将“党建+征迁”模式作为工作核心,真正做到了在征迁一线打牢“红色堡垒”。浮桥街道在金鲤大道、繁荣片区等多个重点项目的征迁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浮桥街道形成了“项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项目指挥长+临时党支部书记”的双重格局,带领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攻坚克难。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多股力量在征迁战役中齐头并进,确保了多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在党建引领下,浮桥街道广泛动员居民群众,调动起各方积极性。街道在征迁过程中不仅注重工作的高效推进,还通过党建工作的融入,让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征迁工作政策讲解、问题答疑、实际困难解决“三个到位”,增强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感,化解了群众的抵触情绪。在征迁动员会中,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带动全体征迁工作组干部坚定信心,决心攻坚克难,为江南新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征迁提速,跑出“鲤城速度”

浮桥街道的征迁工作不仅体现在组织有力、行动迅速,更在于其创新的工作机制和高效的执行力。金鲤大道(仙景)及周边片区改造项目仅用时一个半月完成约24万平方米房屋面积征收,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浮桥速度”。这种高效的征迁模式,不仅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更为江南新区的建设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浮桥街道通过建立“责任包保机制”和“问题化解机制”,确保每一户居民的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街道干部带着对群众的关心与理解,深入居民家中“拉家常、讲政策”,通过与居民的充分沟通,详细解释征迁的政策、补偿方案等内容。干部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牺牲休息时间,采取“5+2”“白+黑”的工作模式,将征迁任务分解到每个责任人,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序推进。特别是在面对困难户、特殊户时,浮桥街道不厌其烦地反复入户沟通,最终赢得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不仅仅是速度上的提升,浮桥街道还通过“包案机制”,针对每户居民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确保征迁工作“阳光透明、公平公正”。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不仅加快了征迁进度,还保证了居民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搬得安心、住得放心”。

助企纾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城市更新和征迁过程中,浮桥街道不仅关心居民的安置,还积极帮助辖区企业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123”服务机制,街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并解决了从选址、搬迁到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仙景工业区的12宗厂房征收涉及多家规上企业。为了避免企业因搬迁而中断生产,浮桥街道与辖区内企业多次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工作专班,街道及时召开联席会议,解决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欧米服饰、华达服饰、利伟服饰等规上企业在街道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协调帮扶下,不仅顺利完成搬迁,平稳解决搬迁难、生产难等问题,也以厂房搬迁为契机,立足长远发展,寻到了更适合发展的新厂房,感恩于浮桥街道的帮扶和鲤城良好的营商环境,相关企业均选择留鲤发展。

浮桥街道还专门为企业制作了服务“明信片”,列明各部门的联系方式,并附上市、区各级惠企政策二维码,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并享受相关政策。这种贴心的服务,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也为街道的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安置回迁,绘就宜居幸福新社区

浮桥街道不仅在征迁工作中表现突出,更在居民回迁安置方面开创了新模式。在田中社区,街道通过“三新”工作法,提前介入社区治理,确保了居民的顺利回迁。田中里安商房项目作为浮桥街道首个大型集中安置项目,项目用地面积达232.3亩,提供了2550套安置房,极大解决了回迁居民的居住需求。街道在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并邀请居民志愿者全程监督,确保了项目质量和工期。

在社区治理方面,浮桥街道引入了“社区+物业公司”模式,将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通过引进本土化物业管理公司,街道不仅提高了社区的管理水平,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创新的治理模式,为其他回迁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田中社区还积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通过举办邻里节、刺桐厝边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通过党建引领,田中社区逐步构建起了“有事共商量、无事多走访”的邻里关系,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公共服务升级,提升居民幸福感

浮桥街道在江南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站前大道、金鲤大道等道路交通项目,推动通政小学田中校区、西隅小学坂头校区、鲤城实小延陵校区、泉州五中江南校区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落地,不断提升新区的教育水平。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不仅满足了新区适龄儿童的求学需求,还进一步提升了新区的整体吸引力,吸引更多家庭选择在新区定居。

在医疗服务方面,街道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特别是在田中社区,街道与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同打造“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确保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浮桥街道还大力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社区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提升,浮桥街道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宜居、便捷的生活环境。

探索发展路径,激活经济动能

浮桥街道不仅在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还通过精准施策多元发展思路,从盘活社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入手,引导社区立足各自实际,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拓宽社区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有力推动社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个社区集体收入位居全区前列,这些收入不仅用于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浮桥街道还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推动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高端医疗项目,街道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推动社区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收益,也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展望,建设现代化新浮桥

在新区的建设过程中,浮桥街道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担使命,坚守初心,不断推动江南新区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公共服务的持续提升,一幅集宜居、兴商、强教于一体的现代化新浮桥画卷正徐徐展开。

展望未来,浮桥街道将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锚定“345”发展战略,在党建引领、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继续发力,争创多个发展样本,推动新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