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泉州掀起“博物馆热”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均呈现单日客流量破万人次的火爆现象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游客听取志愿者讲解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文/图

伴随着世遗泉州的强势出圈,反映泉州历史人文的各大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10月7日,记者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获悉,这个国庆假期,泉州迎来了一波“博物馆热”,三个博物馆均呈现单日客流量破万人次的火爆现象。

人流“井喷”,多个博物馆“爆表”

“爆表,几乎每天客流量破万人次。”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颖艳副馆长介绍,国庆七天长假,除了头尾两天客流量略少,其他时间都很火爆,因为预判客流将会“井喷”,馆里把10月1日至7日的开放截止时间,从晚上6时延至晚上7时。

闭馆255天进行基本陈列展陈改造升级,于9月27日重新开放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10月1日当天入馆人数就超过了1.6万人次,游客甚至排到了广场,市民游客的观展热情超乎想象。

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仅数步之遥的泉州市博物馆入馆人数也连续数日过万人次,10月4日一度突破1.2万人次。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告诉记者,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赶在国庆前重新开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博物馆的客流压力。

此外,记者从惠安、晋江、安溪等多个县市博物馆了解到,国庆期间,这些县市博物馆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参观、打卡。

博物馆升级,带动文旅热

“在博物馆里可看到、感受系统、直观的泉州历史。”来自福州的杨女士一家从10月3日起,规划了世遗泉州3日游。杨女士告诉记者,10月4日一整天,他们一家几乎都泡在博物馆里。在博物馆里,泉州的历史人文变得具象化。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一封封家书、谱牒以及一尊尊民间信仰的塑像,令人深深感受到两岸根脉之深。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一面面古老石刻和一艘艘古船,让人感受到泉州延续千年的海上贸易之繁盛,城市之包容。

泉州“博物馆热”的背后,也是泉州各大博物馆不断丰富历史文物,升级展陈手法,融合社交活动,完善观览服务使然。

上个月升级开放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一下子“上新”了570多件涉台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两岸家书、谱牒,还有“彩泥郑成功坐像”和粉脸妈祖、金脸妈祖等民间信仰神像。该馆以科技赋能,通过AI等最新的数字手段设置互动方式,令游客身临其境,让历史走进“现实”。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