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柳小玲 文/图) 泉州女子爱簪花。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男子也是爱往头上戴花的,“四相簪花”典故便出自这一时。10月5日至6日晚,以“四相簪花”典故为背景,泉州在韩琦出生地旁的威远楼举行“四相簪花会”,带领广大市民游客感受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据悉,“四相簪花”讲述的是北宋庆历五年,时任扬州太守的韩琦在官署后花园里种了很多的芍药。有一天,他发现一株芍药中的珍稀品种“金缠腰”(又称“金带围”)开花了,一株分出四个枝杈,每个枝杈上都有一朵。四花并蒂,韩琦满心欢喜,为了应景,他邀请了陈升之、王安石、王珪三个朋友一同欣赏。赏花宴上,韩琦把这株四花并蒂的芍药一一剪下,每人一朵簪在头上,饮酒赏花,谈天说地。
“赏花会”是当时宋代流行的一种社交方式,朋友之间举行便宴时簪花已成为文人雅士交流的一种习俗。无巧不成书,在此后的三十年内,这四位朝臣相继官至宰相,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而“四相簪花”的发起人韩琦出生地点在威远楼边上的县后街一带,他的父亲韩国华时任泉州太守。
近年来,泉州古城旅游火热出圈,汉服妆造、簪花体验等国风变装,活跃于古城的街头巷陌。“在国庆期间,我们策划了这样一场情景互动体验活动,邀请身着汉服、簪花、娘惹等国潮服饰的市民游客参与,和‘四相簪花’主角NPC一起登场,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送福、共赴美好,共同感受这个跨越时空的对话。”鲤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把“四相簪花”的故事“再现”泉州,既是对传统时尚的一次复原,也适度结合了泉州的创新特色,是对泉州古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做强做大文旅产业的一次尝试。
据悉,该活动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下,由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鲤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