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国庆期间,“刺桐花”杯泉州市第35届戏剧会演在梨园古典剧院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此次会演的亮点之一,10月10日晚,由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创作的南音《弦管雅乐千古传》在梨园古典剧院精彩首演,南音曲目与唐宋遗址相融合,创造出新的舞台艺术情境,呈现了南音成为历代闽南人生活方式的生动历史,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与心灵的盛宴。
分为五部分演绎 呈现南音生动历史
泉州南音,古称弦管,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其为晋唐间,随中原士族南迁而至古泉州域内,并落地生根孕育化成。其曲调音律、乐器演奏富含中原古乐之遗绪遗韵,乐曲演唱则承自古河洛语遗范之泉州府城方言。历经千年播撒浸润,泉州弦管已逐渐传播至闽南语地区及东南亚各国闽南华侨聚居地,成为世代闽南人不可或缺的独特生活方式。
此次《弦管雅乐千古传》专场共分为五部分演绎。伴随古谱《四时景》《梅花操》优美的曲调,徐缓的节奏,第一部分演出缓缓舒展开来。晋唐以降,历经千年播撒浸润,中华礼乐文化已在古城泉州生根发芽,弦管古乐也日渐成为文人士大夫风雅生活的重要内容,五代时已是“千家罗绮管弦鸣”,蔚为大观。
宋元时的泉州,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弦管雅乐也如“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二部分呈现的是无论是在陌上田野、林荫小道踏青游玩的青春少女,或是在港湾码头休憩纳凉的海员船工和番商家眷,众人共同沉浸在弦管雅乐的美妙乐曲声中,忘却人间艰辛忧烦的美好景象……
明清时期,倭寇袭扰,朝廷禁海,劫难频仍,泉州港疾速衰弱。众多乡亲渡海迁台开荒谋生,台湾由此成为泉州弦管之最大传播地。虽弦管易名南管,但乡音未改,精脉未断。古曲旧调成了大家抒发乡愁、维系亲情的不绝纽带。第三部分,《远望乡里》演绎的是隔不断的殷殷乡情,《妈祖颂》是导引游子归乡的不灭心灯……
第四部分为观众呈现的是在千古智慧老人的座前,老少两人的箫声,穿透历史风云,勾勒出今人与古人忧思与心声的画面。
最后,各方弦友“百鸟归巢”,再聚古城泉州,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而为使弦管古乐代有传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音进入泉州诸多中小学课堂,一批批少年儿童脱颖而出,历尽沧桑的“华夏正声”,在奏响美妙的时代乐章。
曲目与唐宋遗址融合 创新舞台艺术情境
据悉,此次演出通过从世界遗产城市——泉州古城中选择数个最具典型意义的唐宋遗址,和从泉州弦管音乐的数千首传统“指”“谱”“曲”中精选出十余首曲目,以综合性的艺术手法将之与历史文化场景自然贴切地加以融合,创造出新的舞台艺术情境,以期真切地表现弦管雅乐成为历代闽南人生活方式的生动历史。
此次演出阵容强大,由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中国曲艺二度“牡丹奖”获得者庄丽芬担任主演,携手国家一级演员及优秀青年演员共同呈现。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深情的演绎,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泉州南音的千年魅力。
作为“刺桐花”杯泉州市第35届戏剧会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弦管雅乐千古传》的首演不仅展示了泉州南音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泉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高度重视。“通过此次演出,我们期待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泉州南音的兴趣和热爱,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