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晋江新增登记1处水下文物遗址

晋江将军岸屿清代沉船遗址,系泉州“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新增登记的首个水下文物遗址

水下文物普查现场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部门供图

10月14日,福建省2024年厦漳泉水下文物普查队一行7人联合晋江市“四普”调查组成员赴晋江市开展水下文物普查,并在金井镇围头湾新增登记1处水下文物遗址——泉州晋江将军岸屿清代沉船遗址。

10月16日,记者从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获悉,该遗址系晋江市“四普”工作首次从陆地走向海洋普查的新发现登记点,也是晋江市乃至泉州市“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新增登记的首个水下文物遗址。

先进设备为水下遗存做科学研判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5月下旬,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便联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在平潭正式启动了福建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水下文物普查工作,其中将晋江市沿海水下文物普查纳入工作计划。

此次福建省2024年厦漳泉水下文物普查队来晋江,带来了水下文物物探等先进设备。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所副所长陈浩表示,水下考古是福建考古工作的特色与重心,晋江海岸线漫长曲折,有着丰富的水下文物遗存,是福建水下考古关注的重要区域之一。此次水下文物普查将用测扫声呐技术对疑似水下文物点进行全面扫描,然后将声呐测扫收集的数据带回研究分析,为该处新发现的登记点的水下遗存情况做科学的研判。

目前,晋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进入实地调查攻坚阶段。这次晋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得到国家和省市专家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和晋江金井镇人民政府为此次水下文物普查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正式登记后

遗址的保护将得到加强

16日下午,记者联系了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对方也是当日上船参与水下文物普查的普查人员。

“相比陆地普查,水下普查难度更大。”这名工作人员说,此次新增登记的泉州晋江将军岸屿清代沉船遗址,是在2016年泉州湾的水下考古重点调查中发现的,并在此次“四普”开展的水下文物普查中,新增登记为水下文物遗址,也是晋江市乃至泉州市“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新增登记的首个水下文物遗址。简单说,就是这个遗址原本只是被发现了,如今正式登记后,意味着该水下遗址的保护得到加强。

保护水下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建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自1990年连江定海白礁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开展以来,30多年间,福建的水下考古工作从未间断。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发掘,目前福建沿海已确认水下文化遗存近50处,分布区域包括福州、平潭、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宁德海域。泉州晋江将军岸屿清代沉船遗址的发现无疑对丰富福建的水下文化遗存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我国航海史、贸易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