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文
毛朝青 蔡凯/图
10月26日,福州西湖公园晨曦广场上热闹非凡,“闽人智慧”主题宣传活动社区行的第三站在这里拉开序幕。活动现场,闽剧、漆扇、剪纸等众多非遗项目齐聚一堂,还有福建农林大学学生亲手制作的昆虫标本等,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本次活动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海峡都市报社承办,共青团福州市鼓楼区委员会,鼓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西湖社区,福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协办。
唱闽剧,传承福州话的文化魅力
随着一声高亢激昂的唱腔发出,福州闽剧技艺传承人姚祖健的表演成为全场的焦点。舞台上,姚祖健身着华丽的戏服,用自己的唱腔诉说着民族英雄林则徐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现在很多人都不会说福州话了,这让我感到很惋惜。闽剧是用福州话演唱的,我希望通过这些精彩的演出,让大家感受到福州话的‘霸气’和背后的力量。”姚祖健表示,闽剧作为福州的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福州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闽剧,传承和弘扬福州话。
台下的非遗漆扇和剪纸制作区域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市民们围在制作台前,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漆扇和剪纸的制作过程。大家纷纷参与其中,沉浸式地体验着非遗文化的魅力。一位市民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漆扇说道:“这些非遗项目真的太有趣了,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还能亲身体验制作的过程。”
展示昆虫标本,呼吁保护大自然
南洋大兜虫、犀金龟、独角仙……在活动现场的另一处,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生们正向市民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
据了解,制作标本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小心地捕捉昆虫,确保昆虫的完整性。接着,对捕捉到的昆虫进行处理,去除易腐部分,然后用特殊的药剂进行浸泡,防止其腐烂。之后,要仔细地整理昆虫的翅膀、触角等部位,让其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制作标本的目的是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昆虫的形态和习性,同时也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大自然。”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二学生吴宇丰说。
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刘女士说,她很少有机会能带孩子看昆虫标本,这次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带来的标本非常有意义,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了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