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追逐时代的光与热 我们一直在路上

今天是第25个记者节,几位记者在互相采访中吐露心声,讲述各自的“光荣与梦想”

林涓

N海都记者 林雅璇

11月8日,我们迎来第25个记者节。这是一个没有假期的工作节日,我们仍然在奔赴现场的路上,用笔尖触碰社会脉搏,用镜头捕捉人间烟火,夜以继日,追逐着这个时代的光与热。

做记者、做新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记者节前夕,几位记者在互相采访中吐露心声:做新闻,让我们相信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身隔万里却可以心心相依;做记者,虽然要面对不可预知的风险,却可以让社会在舆论监督下不断进步;有幸能成为新闻人,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可以传递人间的真情。

媒体新兵

我收到了记者生涯的

第一面锦旗

Q:在这一年的工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忘的人或事?

何丹莹(00后,记龄半年):这段时间里,因为采访题材的不同,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采访是今年9月份,我采访了一位山里的“土教师”,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冲上了国赛并捧回了国奖。闲聊时,我问这位老师为什么会选择投身教育,他告诉我,当看到孩子的眼神时就会明白,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从零到有的成就感,是会让人在不考虑其他现实因素的情况下就愿意为之奉献的。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令我很动容。

林雅璇(00后,记龄1年):今年5月,我们接到反映称福州南屿镇江口村的村民正被河道污水传来的阵阵恶臭所侵扰,到现场后发现河岸边的污水管道直通内河,致部分水体浑浊。我们与多位村民深入沟通,又前往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报道刊发后,引发广泛关注,政府部门组织了环保站和水务公司对江口村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管网现场查勘,村中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由此,我也收到了记者生涯中的第一面锦旗。

调查记者

暗访时遭遇跟踪与偷拍

我急中生智

Q:采访过程中遇到过“险境”吗?

林涓(90后,记龄3年):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经历是,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片区,调查芦北村沙地囤放大量猪粪尿一事。当时刚踏入村子,一股刺鼻至极的猪粪味道扑面而来。我和同行记者屏着呼吸,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生怕遭遇什么“不测”。可即便如此谨慎,还是一脚径直踩进了猪粪里,刹那间,又黏又臭的猪粪瞬间将我们的脚包裹。祸不单行,我们沿着田埂向猪粪源头走时,还有无数的蚂蚁往裤腿里钻,狠狠地咬着,不一会儿,腿上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包,又痒又疼……

梁展豪(记龄3年):2022年1月,我接到了一条关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城门村存在多家无证诊所非法经营的线索。为了彻底摸清情况,我多次独自深入村庄,并以病人身份暗访了几家诊所。由于初期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我的频繁出现引起了某些诊所负责人的警觉,随后我遭遇了跟踪与偷拍。我急中生智,在村子里一直兜圈圈、走小路,最终安全脱身,并顺利完成了该篇报道。作为调查记者,要面对像这样不可预知的风险,但也让我见证了许多不公得以纠正、侵权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让我看到了市民们因问题解决而流露出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我目睹了社会在舆论监督下不断进步的美好景象。

新媒体编辑

我们时刻都在“抢”

抢时间、抢热点、抢角度

Q:您觉得做新媒体编辑最“难”的是什么?

孙萌(记龄2年):难在“抢”字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抢”,抢时间、抢热点、抢角度,争取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客观准确地传递给公众。

白彩惠(记龄3年):我觉得最难的是“热点追踪与快速反应”能力。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时效性更强,也更重视流量。热点事件的热度消退得很快,新媒体编辑要在短时间内制作出相关内容,才能赶上热点的流量红利。这十分考验新媒体编辑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责任心。此外,要保持账号的活跃度,需要定期发布内容,这可能会导致编辑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下出现灵感枯竭、身心疲惫的情况,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调节压力。

摄影老记

新闻以内容为王

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变

Q:作为“老记者”,经历过纸媒的黄金时代,又迎来了流量至上的新媒体时代,您觉得媒体的“变与不变”是什么?

马俊杰(70后,记龄14年):“亲民、客观、深入、全面,有观点”一直是海都报在关注民生报道操作上的传统和特点。如今进入互联网、小屏传播时代,记者与读者间交互更频繁、更直接,也因此更容易找到与事件相关的痛点和爽点,扩展报道内容,形成话题,引发更大的关注,从而促成各方向好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我看来,无论是当年各家报纸、杂志在街头百家争鸣,还是现在专业媒体、自媒体群雄逐鹿,我想新闻以内容为王,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变。所以,在新闻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要利用好新式的传播渠道,让它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新闻老兵

要仰望星空

也要脚踏实地

Q:从记者到编辑,角色的转变让您对于“新闻发挥何种功能”的思考是否有所不同?

林威(80后,记龄8年):作为记者,聚焦于新闻的采集与呈现,要深入一线,挖掘事实、讲述故事,为读者带来鲜活生动的新闻。作为编辑,我开始意识到新闻不仅仅是信息传递,而是要从大量素材中挑选有积极导向的内容,对事件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Q:您即将从深耕多年的岗位上退休,对新人记者有什么寄语吗?

谢秋莲(70后,记龄27年):细细数来,进入新闻行业已经27年了。27年间,做过调查记者,见证过载人航天的历史突破性瞬间和调查、揭示过重庆打黑、松花江污染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破与立;更多的时间是在做“教练”和“守门员”,帮助记者制订进攻方向和进攻方案,乃至提供粮草,同时还要守好自家门,把好导向关、事实关,让新闻作品能真正发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新闻老兵”,谨将自己的座右铭与新记者们分享: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胸怀广大,保持对生命、对未知、对道德、对法律的敬畏和热爱;脚踏实地,是要接地气,爱鲜活的个体,关爱自己和鲜活的他者,在细节上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