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福建日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注意力不再单纯仅基于历史保护视角地聚焦在传统民居上,还关注到当代的、正在发生的新乡村民居。
由于地理特征和历史原因,福建省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资源。早在2019年,省住建厅就提出了建设“新时代农村社区”的设想,引入全国一流乡建设计团队,探索打造地域特色明显、传承传统文化、完善邻里关系、促进城乡共享的新时代社区,而后推出农村建房安全样板示范、数字化管理试点示范、三类农房改造试点示范等五类示范。
新时代里,“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有怎样的可能性?记者走访泉州永春县吾峰镇吾西村,行走在巨变中的乡村,关注家园变迁中的去留取舍。
用地紧张,村民盖新房遇多道难题
虽在外经商,但一有时间,50岁的张泉进就会回老家,偶尔也会捎上几个好友,在自己的院子里小酌两杯。
张泉进老家在泉州永春县吾峰镇吾西村。说是“老家”,却是“新房”。
第一次去他家的客人都不吝称赞。一眼望去,一幢两层半的建筑,屋顶层次丰富,坡顶、大出檐、小青瓦、屋脊的曲线都颇具设计感。村里类似的房子还有11幢,这些房子采用深红色砖墙、曲面屋顶、墙体线脚、五行山墙、镂空砖饰等体现传统闽派建筑特征的元素,依山傍水、随形就势而建,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吾西村大耕山上。在建设过程中,房前屋后众多枝叶繁盛的樟树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屋旁的菜地、耕田根据原有功能,依旧保持原貌继续耕种。
当记者来到吾西村时,张泉进的母亲讲起了往事:“以前,我们住的是一栋小祖宅,这栋房的‘年龄’比我还要大,是土坯危房。”
这几年,张泉进在外头赚了些钱,一直想在村里盖一幢新房,奈何找到一块合适的宅基地不容易。“村中用地紧张,远离村庄的可选地又面临通路通水通电等难题。”
难题在2021年迎刃而解。彼时,吾西村被选为福建省建设“新时代农村社区”的案例之一,福建新时代农村社区项目在此开工,大耕山上的90.92亩土地被征用。张泉进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
央美专业团队设计,还特别注重老人需求
在农村统一建房,并非一件易事。面对严格的政策规定和村民的多元诉求、生活习俗、潜在的邻里矛盾,怎么建才能让村民满意?永春县吾峰镇吾西村新时代农村社区示范项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根据规划,吾西村新时代农村社区示范项目约90.92亩,计划投资1亿元,计划建设50幢新闽派农房和1幢社区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年限为5年(2021—2025年),分两期实施。
令张泉进欣喜的是,项目的社区和农房的审批、设计、施工、验收均由专业人员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团队水平极高,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何崴团队负责小区概念性设计,三文(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建筑方案及景观设计。”
“设置老人房”“储藏空间尽可能多”“顶楼需要有祭祖的空间”“希望有独立院子可种菜”……建设前,村民对房子的建造提出了各自的需求。
项目回应了“银发族”的需要。在功能上,设计充分呼应村民居住诉求,综合考虑闽南地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民俗,在布局客厅、卧室、厨房等常规功能空间之外,设置泡茶室、祖堂、适老化的老人房和农具储藏空间。此外,设计还关注农户的经营性需求,通过设置通往二层的独立户外楼梯将民宿客人和主人的动线分开,兼顾自住和民宿的双重用途。
“社区内,我们还规划设计了多个中小型户外公共空间,满足村民的各类生产、生活需求。如位于活动中心附近的流水席广场,可以举办各类婚丧嫁娶活动,和活动中心一起加强社区凝聚力,重构乡村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再如,穿插在住宅之间的儿童游乐小广场,配备了水池,为社区儿童提供休憩玩耍的场地。二期建设中的晒谷场则能满足村民平时晾晒粮食的需求。”何崴说。
住上了新房
深度融入社区
其间,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项目还创新性地采用“四个一点”模式:向上争取一点,镇村投一点,农户出一点,银行融一点。
具体怎么做?社区的公共设施、环境景观、公共配套建筑由政府出资建设,而村民的新民居建筑则由村民自己出资。其中,住宅部分建设造价严格控制在1850元/平方米以内。
2022年,张泉进一家搬进两层半的新房。陆陆续续,更多的村民也住上新房,他们不仅圆了新房梦,还深度参与社区建设,生活在新时代的“桃花源”里。
“我们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大到建设过程和社区设施维护,小到环卫保洁、水渠和绿化树等房前屋后环境,全部由住户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永春县吾峰镇党委书记康志功说。
吾西村发生的变化是福建探索新闽派民居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何崴认为,目前一些传统民居的功能布局、结构体系和建设成本等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村民的生活需求,农村需要能适应时代变化的乡村自建房。
福建提出的建设“新时代农村社区”设想,正是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同时,探索设计和建造符合时代诉求的新民居和新社区,回应了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