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冬候鸟齐聚 翩跹飞舞入画

10月下旬,第一批冬候鸟陆续到达闽江河口湿地,11月底至12月初将迎越冬候鸟迁徙的高峰期

《浪里飞歌》 王建平/摄

小白额雁 胡伟宁/摄

《湿地飞羽》 王晨杉/摄

N海都记者 王灵婧 通讯员 郑茂凯 高颖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进入11月,福州秋色渐染,冬候鸟纷纷启程南迁,闽江河口湿地迎来了众多远道而来的“宾客”,“白眉大侠”白眉鸭率先抵达,随后灰雁、豆雁、短嘴豆雁、白额雁等也陆续飞抵。冬候鸟“齐聚”闽江河口湿地,共赴一场冬日盛会。

世界级易危物种

小白额雁再度现身

“10月下旬,第一批冬候鸟就陆续到达闽江河口湿地,11月底至12月初是越冬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它们会在明年2月底3月初陆续离开。”今年初次到访的“客人”,是“白眉大侠”白眉鸭,短暂停留后又继续南飞。灰雁、豆雁、短嘴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小天鹅、琵嘴鸭、赤颈鸭、斑嘴鸭、绿翅鸭、普通鸬鹚等接踵而至。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今年11月的观测中,发现了5只“贵客”小白额雁,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级易危物种,曾在2021、2022年现身闽江河口湿地,但2023年没有观测到。为什么今年小白额雁又再次出现在福州呢?“可能是跟着白额雁一起迁徙来的。”工作人员解释道。

在最近一次(11月9日)的调查中,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共记录到110种鸟类,水鸟57种,林鸟53种,约2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黑脸琵鹭和黑嘴鸥,二级16种。

候鸟迁徙高峰 观鸟攻略请收好

“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总保护面积2381.85公顷,是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重要驿站,是迁徙水鸟重要驿站、越冬地和燕鸥类重要繁殖区。

截至目前,观测到鸟类337种,其中水鸟17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4种;列入IUCN名录受胁鸟种27种(极危5种,濒危10种,易危12种)。闽江河口湿地鸟种数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2.4%,占福建省鸟类种数的57.0%。

“来闽江口观鸟,最好选择每天的最高潮位前后一小时,到观鸟屋和堤坝上观赏水鸟。大家可以通过查潮汐的软件进行查询,同时一定要带上望远镜,最好是单筒望远镜。另外冬季海边风大,要注意防寒保暖。”闽江河口湿地工作人员建议。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