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臻
白天站立,晚上躺平,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生活,但对于80岁的老林(化名)来说,却无法做到。一年前开始,“躺平”成了老林的奢望。“没有办法好好休息。”说起此前的经历,老林依旧后怕不已,她说,一躺下,胃就开始翻江倒海。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老林终于“躺平”了。
老林被确诊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王家镔副主任医师表示,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胃酸等)反流到食管或者食管以上的部位,包括咽部、口腔以及肺部,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和并发症。胃食管反流的表现症状多达70多种,其中近30%表现为消化系统以外的症状,所以极易被误诊。
晚上也只能半躺着睡眠
老林的异常出现在一年前。“开始偶尔会出现烧心的感觉,就没当回事,便吃点胃药。”老林说,但后来一点点严重起来,去看医生后,吃了一段时间药,情况好转,可药一停,那种灼烧的感觉又会卷土重来。医生诊断说,这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由于频繁的反流,她白天痛苦不堪,晚上也只能半躺着睡眠,着实不自在。“那个时候,身体就像一个没有盖子的水壶,只要一躺下,胃酸就一阵一阵地反流出来。”老林说,“寝食难安”这个成语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经多方打听,老林家人得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在治疗顽固性“反酸”方面颇有建树,便带着老林前来就诊。各项检查结果都指向了“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该患者已出现抗酸药物控制无效,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王家镔副主任医师说,高龄一直是外科医生所忌惮的危险因素之一,这无疑增加了手术治疗方案和围术期管理难度。得益于胃外科多年来对老年患者的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老林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第一天便能下床活动。“终于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觉。”老林说,术后第五天她就出院了,如今,她的精神状态比之前好了太多。
医生提醒:胃食管反流擅长“伪装”
当下,像老林这样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并不罕见。“由于胃食管反流病擅长‘伪装’,会‘变脸’,且相当一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成了临床中误诊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王家镔副主任医师进一步解释,胃食管反流病可引起诸多消化道症状,如反酸、烧心,以及非消化道疾病症状,一般称为“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喘息、胸痛、胸闷、憋气、心慌、咽喉部异物感、声音沙哑、鼻塞、流涕、打喷嚏、耳痒等。因为这些症状,很多患者很可能首诊于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等。
这种疾病不仅让很多人经常处于“酸爽”的生活中,还有可能面对生命的威胁。记者了解到,胃酸是一种强酸性物质,pH值只有2左右,腐蚀性很强,一旦这些酸性物质脱离了胃的束缚,它流到哪里,就会侵蚀哪里。“一般来说,胃食管反流病如果不加干预,非但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的溃疡、炎症、肿瘤等疾病,还可能让人患上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龋齿、中耳炎等。”王家镔副主任医师表示,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通过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等方法进行诊断。在治疗上,多数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服用暂时性抑制酸分泌剂(如奥美拉唑等)配合生活、饮食习惯调整进行保守治疗。但当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酸药物,或疾病症状大大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时,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常见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等,具体术式选择则由外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