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精选址、加调料、刷评价、线上“精装修”……外卖店背后藏着操盘手

“好评如潮” 为何口味不佳

明明评分挺高的,为什么拿到的外卖却那么难吃?夺人眼球的笔记、交口称赞的评价,到了店却大失所望。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这些流量很大但品质不佳的外卖,幕后隐藏着专业操盘手。他们从选址开始精准定位年轻客群,帮助那些没有厨师背景的创业者主持外卖店铺,甚至连消费者给出的差评,他们也有办法消除影响。比起简单买好评、刷评分,部分中介正将刷单的触角伸向本地热门吃喝玩乐榜单,甚至推出所谓线上“精装修”业务,用虚假的数据制造人气。

疑惑:商家评分高于到店评价

中午12点,北京一栋大型写字楼,外卖小哥进进出出。记者打开外卖APP,月销5000+、评分4.5分+的几个外卖商家,多数都集中在这栋写字楼的地下一层。

记者在一家东北菜,点了一荤一素一米饭的套餐,堂食售价14元。所有的菜品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上菜前,用微波炉加热。荤菜是商家招牌熘肉段,但呈现出来的效果与外卖平台展示的照片相去甚远,实际品尝口味也不佳,又干又柴。

记者尝试的这家东北菜,在APP上点餐页面的商家评分是4.5分,在满分5分的评分体系里,属于不错的分数。点进具体的点评页面,发现他家一共3897个评价中,有175个差评。其中有很多关于包装、卫生、品质等方面的投诉。此外,在点评页面,还有不太显眼的到店评价,这家店的到店评价是3.5分。而这个3.5分,在点餐页面是看不到的,点餐页面只展示4.5分的商家评分。

另有一家刚开业的猪脚饭,商家评分是4.7分。查看点评页面,差评8条,好评56条,差评率达到12.5%。他家的到店评价是3.6分。

据记者了解,外卖评价主要针对送餐速度、菜品质量等,而到店评价主要针对菜品质量、餐厅环境等。

内幕:不擅厨艺加勺“酱料”即可

某外卖加盟经理马克说:“做外卖最好的目标区域就是写字楼、大学城,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说白了,现在人都懒,干什么都依赖手机。尤其到了冬天、夏天,都不爱动,全靠外卖。”

像马克这样的角色,就是外卖行业的幕后操盘手。记者以创业者的身份,在搜索引擎寻找时下流行的几个外卖品类——炒饭炒面炒粉、小碗菜、老饭盒等,迅速蹦出相关的加盟页面。“无需大厨,无需经验。”“两人开店,三十秒出餐。”“骑手扎堆,订单喜人。”页面上还有菜品花里胡哨的展示照片,与外卖APP上商家展示的照片高度一致。

记者发现,这些外卖操盘手的套路都差不多,而且操盘手都是公司化运作。操盘手最擅长的聊天技巧,就是降低创业者的畏难心理。小店铺,两个人,培训两天,再加上“特制酱料”,大概就是创业者需要准备的所有启动要素。

操盘手李强介绍,加盟一种盖浇饭外卖,不需要任何专业经验,只做外卖两个人足够,一个人负责出餐,一个人负责打包。出餐,只需要基本厨房操作水平。“原材料,肉、菜、油、米这些你们自己买,我们会配一种酱料,有这种酱料就行。”炒制好或者加热好的食材,淋上酱料,稍一搅拌,就能为食材提鲜增香。酱料的成本,大概是每1000元营业额配20元的酱料。

几乎所有的外卖加盟生意,都包括销售酱料。马克代理的一种炒饭,也有炒饭粉。在网购平台上,各式各样的神奇酱料,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一种炒饭粉,一袋500克,新人价只售6元,每袋可以用来炒制100份炒饭。

操盘:1个差评用10个好评解决

操盘手的核心收益,还是加盟费,记者调查发现,加盟费的价位大约分成两档,一种是1万元左右,一种是3万元左右。

操盘手徐亮给出的加盟费是9800元,这笔加盟费包括品牌授权、技术培训、筹备支持。其余的如设备采买、运营管理、差评控制、推流费用等,徐亮就不负责了。而且一次性交齐9800元,剩下的只有按需购买的调料费,其余一概不涉及。

马克给出的加盟费是29800元,他这笔加盟费涵盖的内容就多了。除了线下支持,还有线上运营。开店初期,马克会在外卖APP上搭建店铺形象,用统一美化的照片,来装点菜单。然后,他还会为店铺提供AI数字人直播,24小时滚动播出,增加流量曝光度。最关键的,是在每天黄金时段——上午10点半到12点半、傍晚4点半到6点半,提供定点推流。“保证附近的客户,一打开APP,就能在第一时间、在前排看到咱的店铺。”

马克也有办法对付差评,操盘手都有相应的平衡计算器。“10个好评可以抵掉1个差评,我们会想办法,把好评做上去。”这样,就不会影响商家评分。除了加盟费、调料费,马克还要收取运营抽点4%。

揭秘:仅花8000元就可冲上热榜

刻意的摆拍、溢美的评价、超高的人气数据和货不对板的实际体验,只是本地生活乱象的冰山一角。记者调查发现,针对点评类APP,目前已形成一条有组织、有分工的虚假刷单产业链。

“本地点评的生意我们都能做,压根不用到店体验。”操盘手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点评类网站的刷单早已不局限于给五星好评或者笔记推广,打卡、收藏、曝光访客等跟热门榜单密切相关的数据都可以操作,还能进行团购套餐销量更改、推荐菜点赞、问答设置等,按条付费,比如1次收藏0.8元,访客每位1.2元,更改团购销量每单2元,1次打卡1.8元,点评笔记每篇12元等。对于这些刷单操作,张先生将其称为店铺线上“精装修”。

一个普通店铺想要“精装修”,需要几步?张先生介绍,第一步,商家要先将店铺的真实菜品照替换成专业P图照;第二步,进行收藏、访客、打卡、点赞菜推荐等数据刷单;第三步,将点评分数提升到一定程度并成功冲上榜单后,进行付费笔记投放。

“搞‘精装修’,打卡、访客和收藏一定要做。你也可以直接给我们全托管运营,半年最低收费8000元,3个月保证能给你冲到商圈级热门榜前三。”为了展示效果,张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两家经其操刀的餐厅在某点评网站的点评数据以及后台运营数据。“你看这家东北菜,正常情况下,谁家店铺一天能有100个人打卡?都是买的。要相信我们的实力。”张先生说。

专家:刷单造假频现 平台也有责任

“以虚假人气和虚假好评对店铺进行线上‘精装修’,已涉嫌欺诈和误导消费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同时,这种线上人气或好评造假,还涉嫌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

在陈音江看来,本地生活的线上运营出现造假行为,平台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他建议,一方面,平台应进一步完善相应规则和信用制度,确保平台内商家和各方主体能够依法公平参与相关行为;另一方面,平台也应加强日常管理,对于运营数据明显存在异常的商家要及时介入,及时作出限制或向有关部门报告。“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并公开曝光线上运营造假案例也很有必要。”陈音江呼吁。(文中人物除专家外均为化名)

(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晚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