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泉州人老张是老烟民,平时咳嗽、咳痰什么的,在他眼里都不算啥毛病。不过最近他发现,除了咳嗽、痰多,自己还有点气喘,多爬几层楼就有点喘不过气来。一查,竟是得了一种“沉默的肺病”。医生提醒,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吸了二十多年烟 男子查出慢阻肺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一脸不甘愿的老张被女儿拉进了诊室。
老张今年50岁,已有20多年吸烟史。最近一年多,老张一直存在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还有点气喘。
接诊的吴炜景副主任医师表示,由于患者吸烟时间比较长,有反复的慢性咳喘病史,要小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吴医生为老张安排了胸部CT和肺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老张的胸部CT有明显的肺气肿,肺功能也有中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医生指出,慢阻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但能够控制病情。
患者人数近1亿 被称为“沉默的肺病”
据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在中国,慢阻肺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达13.6%,患者人数近1亿,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然而,该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0.9%,肺功能检查率为4.5%,呈现出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规范化诊疗率低的特点。
“慢阻肺的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这些症状通常逐渐加重,并随病情进展而持续存在,但在早期常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加之进展隐匿,所以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肺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炜景副主任医师介绍,慢阻肺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年龄和感染等。其中,吸烟是最主要病因。吸烟人群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4倍,60岁以上吸烟人群患病率超40%,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慢阻肺患病风险越高。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吴医生提醒,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一次肺功能。
慢阻肺如何预防
1.定期肺功能检查:建议35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肺功能测试,早期发现肺功能变化。
2.戒烟:无论是否已经出现慢阻肺症状,戒烟都是保护肺部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3.减少污染暴露:减少对空气污染、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接触。
4.适量运动: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同时改善身体的整体耐力和力量。
5.接种疫苗:慢阻肺患者和高危人群尤其应考虑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以防感染加重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