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榕新增17家“台胞寻根示范点”

加上首批10家,福州现有27家“台胞寻根示范点”,涵盖宗祠宫庙、人物故居、文物史迹等多种类型

N海都记者 陈江燕

张洛霖

11月30日,“台湾青年寻根闽都行”活动在福州举行,超100名台湾同胞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正式发布了第二批共17家“台胞寻根示范点”,这些示范点涵盖了宗祠宫庙、人物故居以及文物史迹等多种类型。加上此前已经公布的首批10家示范点,目前福州共有27家“台胞寻根示范点”。这不仅为台湾同胞提供了一个了解福州历史与文化的窗口,也为他们来榕寻祖认宗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台湾青年寻根闽都行”活动是福州“台胞寻根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福州于2023年10月启动“台胞寻根工程”,旨在提高榕台两地对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知晓度,增进榕籍台胞与家乡的亲情乡情,进一步发挥“闽都文化”在闽台人文交流中的情感纽带作用,助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两岸青年 共培“寻根树”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于11月29日至12月3日举行,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和寻根体验活动,引领两岸青年共同探寻同宗同源、同文同种的历史记忆。

11月30日,来自海峡两岸的四位青年各自带来了提前采集的家乡土壤,并用这些土壤共同培育了一棵名为“寻根树”的榕树树苗。

“我特意从台湾带了一盆土壤到福州,与这里的青年朋友们共同培育榕树树苗,感觉特别有意义。”来自台湾的林静宜说,她的祖籍是福建,祖辈在三百多年前移居台湾。她主动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深入了解福州的历史文化,唤起对祖籍地的记忆和归属感。她最期待的是能够亲自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实地感受这位禁毒先驱的英雄事迹。

来自福建江夏学院的大二学生林鹏良也从闽侯县侯官村带了一盆土壤到现场。“我是来自龙岩上杭的客家人,更能体会‘寻根’的情感。”林鹏良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侯官村取土,是因为这里不仅见证了福州的千年变迁与发展,还是侯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他希望通过与台湾同胞共同培育榕树的机会,促进两岸青年深入交流、共融共生。

17个场所

入选“台胞寻根示范点”

现场还举行了第二批“台胞寻根示范点”的授牌仪式,包括台湾会馆、沈葆桢故居、方世培故居、上街侯官城隍庙、福州财神庙等在内的17个场所被列入“台胞寻根示范点”。

其中,方世培故居坐落于福清市镜洋镇西边村茶山自然村,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由中华武术南派著名拳种宗鹤拳创拳祖师方世培所建。清末民初,宗鹤拳通过方世培的孙子方绍翥等弟子传入台湾,并逐渐流行开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近1000人次的台湾宗鹤拳学徒来到故居寻根谒祖、追溯拳法根源,宗鹤拳文化在两岸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福清市宗鹤拳协会会长、方世培第六代孙方长灿告诉记者。

□相关资料

福州“台胞寻根示范点”具体名单

第一批“台胞寻根示范点”名单(共10家):严复故居、林则徐出生地、陈氏五楼、林森故居、福州文庙、陈靖姑故居、闽台闽王文化园、张真君祖殿、福建都城隍庙、鼓山涌泉寺;

第二批“台胞寻根示范点”名单(共17家):台湾会馆、沈葆桢故居、永盛梁氏宗祠、方世培故居、漆林翁氏总祠、泽江张氏宗祠、岭南陈氏祠堂、雪峰崇圣禅寺、开元寺、旗山万佛寺、石竹山道院、飞竹镇西洋宫、金沙张圣真君祖殿、方壶岩张圣君母殿、福州财神庙、万寿尚书庙、上街侯官城隍庙。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