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神话之鸟”牵动两岸

2024年海峡两岸(福州)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研讨会活动暨两岸青年“共同守护神话之鸟”嘉年华活动成功举办

二O二一年八月十六日“马妞”拍摄于闽江河口湿地 郑航(摄)

N海都记者 王灵婧 通讯员 郑茂凯

11月30日上午,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系列活动之一——2024年海峡两岸(福州)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研讨会活动暨两岸青年“共同守护神话之鸟”嘉年华活动,在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林业局、长乐区政府、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共同主办,福建省观鸟协会、福州市滨海湿地生态研究中心协办。

福建和台湾的中华凤头燕鸥属同一种群

据介绍,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种,IUCN红色名录评定为极危(CR)物种,全球数量仅200只左右,自1863年被命名直到2000年,人们对它仅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一度以为它已经灭绝,因其行踪莫测,又被称为“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主要繁殖地在我国浙、闽、台地带,主要越冬地在东南亚国家。

此外,中华凤头燕鸥在维系福州-马祖两岸亲情,推动两岸纵深发展方面具有积极影响。福建和台湾的中华凤头燕鸥属同一种群,马祖燕鸥保护区缺乏大片滩涂,闽江河口湿地缺乏适合繁殖营巢的岛屿,两地条件恰好互补,每年夏季,中华凤头燕鸥往返于福州和马祖,在马祖的无人岛礁营巢繁殖,在闽江河口湿地求偶、戏水等,完成求偶、交配、孵卵、育雏的繁殖过程。

自2004年第一次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福建省观鸟协会保育小组队员就与台湾的鸟类保护研究组织合作,在福建2000多座沿海岛屿开启“神话之鸟”的追寻之旅。

明星“马妞”,每年频繁往返马祖与闽江河口

2008年7月,福建省观鸟协会会员与台北市野鸟学会会员,相继在闽江河口湿地和马祖,发现一只被塑料管套住下喙的中华凤头燕鸥“小管”,并尝试共同营救,但遗憾因台风失去其踪迹。此事件虽未成功,却确认了福州与马祖的中华凤头燕鸥为同一种群。此后,两岸开始了14年的保护合作,轮流举办研讨会,共同调查资源、分享技术,积极保护和恢复该物种。

2015年6月,马祖的铁尖岛出生一只雌性中华凤头燕鸥“马妞”,同年7月被环志并野放,脚上装戴编号为“A74”的蓝白足旗,成为全球第一只被环志的中华凤头燕鸥。环志显示,“马妞”每年夏季回马祖,繁殖期频繁往返马祖与闽江河口。她已成为两地鸟类明星,备受关注,闽江河口最近发现“马妞”是在今年5月11日。

闽江河口湿地是中华凤头燕鸥落脚的第一站,是中华凤头燕鸥稳定的栖息地,中华凤头燕鸥也成为闽江河口湿地的IP形象。此次活动不仅对保护和恢复中华凤头燕鸥种群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台湾青年朋友走进闽江河口湿地、走进福州,了解大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