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文物建筑禁止开设私人会所

福州修订《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办法》,明确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要依法依规开展,不得将国有文物建筑转让或抵押、质押

海都讯(记者 陈逸之) 近年来,在注重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近日,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鼓励对文物建筑进行合理有效利用,规范活化利用方式,避免因过度利用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

2022年8月,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办法》。根据福州市政府工作要求,今年4月,福州市文物局着手开展修订工作。修订后的《管理办法》经福州市政府研究同意印发。

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共分七章29条,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

《管理办法》明确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原则及综合考量因素。活化利用时要综合考虑文物类型、价值内涵、保存状况、承载能力、重要性、敏感度、社会影响力和使用现状等因素。

《管理办法》同时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统筹推进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文物行政部门负行业主管责任,相关市直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监管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办法》明确活化利用要依法依规开展,不得将国有文物建筑转让或者抵押、质押,不得在文物建筑中开设私人会所、高档娱乐场所。

此外,明确文物建筑可采取社区服务、经营服务、展览展示、文化活动、公益办公等利用方式。鼓励探索社会化利用途径,规定文物建筑利用所得收益,应将一定比例用于文物建筑的修缮、保养和管理,形成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修订后的《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