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建开放大学 别样的“潮”生活

退休后的冯梅喜爱摄影

“福开夜校”的课程丰富多样 (受访者供图)

N海都记者

何丹莹

11日晚,个人视频号“寒梅fm”发布了一条AI视频。视频中,一个小男孩送别远洋出行的爸爸后满怀想念,在中秋节时小男孩还梦到爸爸在海边和他嬉戏,但梦醒后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在30多秒的视频里,从镜头切换到画面细节均由AI完成,画面与情节丝丝入扣,完美契合。

在AI的新赛道里,如此“潮”的视频,作者不是20多岁的小年轻,而是一位退休人士,她叫冯梅,是福建开放大学的一名老学员,为了这30多秒的视频,冯梅耗费了近十个小时。在福建开放大学里,像冯梅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这所大学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银龄”生活更“有知有味”。

老搭档玩出新花样

AI视频“手拿把掐”

今年54岁的冯梅,退休前是一名财务工作者,现在是一名视频创作者,首次涉足AI视频领域,冯梅对自己的成果十分满意。

“我的视频主题是远洋船员的辛苦和家人的守望。”初次尝试AI视频,冯梅就犯了难,好在她的好朋友冯蓉参与进来一起制作。

难在哪?冯梅说,难在细节的把控上,“比如人物动作、服装搭配等,有时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冯梅的AI视频从脚本构思、分镜设计到最终成品,都巧妙地借助了AI软件的强大功能,而在视频剪辑上,因为冯蓉的加入也变得更顺利。

冯梅说,AI作品的灵感来自摄影,而摄影的缘分,始于福建开放大学的老年摄影课程。

刚用手机录视频时,冯梅只会“一镜到底”,基本看不到其他机位和拍摄角度的运用。怎么才能拍好?她专门准备了一个精致的小本子,每次向老师请教操作要点后,便工整地记录下来,从基础的对焦技巧到多样的拍摄模式、机位切换,她都逐一摸索实践。

“做事嘛,肯定要追求做好,而且活到老更要学到老。”仅仅一个月后,冯梅的视频就已经有了“雏形”,她的摄影课老师更是夸赞“有点味道了”。冯梅说,她喜欢认定一件事情就要做好,为此她还当上了“卷王”,在下课后紧跟着上网课,还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学习AI课程,这才有了开头的视频。在福建开放大学里,像冯梅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

从不会到完全上手 鼓励和创新是这里的常态

“我们会鼓励学员们运用‘文小言’‘智谱清言’等软件创作独特的艺术图像,或将照片转换为不同的艺术风格,利用AI技术寻找与挖掘新的灵感和思路,为拍摄创作提供无限的创意参考。”在福建开放大学老年摄影课的韦日英老师眼里,摄影与人工智能(AI)的结合,为这种艺术形式带来了新的趣味性和无限可能,每当学员有新想法时,她总会伸出援手。

在福建开放大学的老年课堂上,鼓励学员们多创作的老师很多,例如在英语课上,陈晴老师还会鼓励学生们用“豆包”APP练习口语。

从书画教室、摄影教室到声乐教室、舞蹈教室……像冯梅这样退休后重拾“书包”、迈进课堂,在新领域积极学习的老年学员不在少数,他们不仅在课堂中努力汲取知识,还热衷于在社交平台分享新习得的技能,晒出别样的“潮”味退休生活。

翻开福建开放大学的课程表,其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离不开它所搭建的终身教育平台,具有福建特色的终身教育模式,让不少老年学员开始期待在这里上课,在今年6月份的招生中,更是出现了上万人抢入学名额的场面。

为什么会这么火?已经上了两年课程的冯梅觉得是这里的教学用了心。省级老年教育“康养学游”示范基地、游学线路46个(条)、25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能者为师”特色课程……福建开放大学的老年学员们享受到了超性价比的体验。今年1月8日,福建开放大学获批成立国家老年大学福建分部。

除了本校学员的上课体验,福建开放大学还走出校门,今年的百场“智慧助老”“乐学敬老”“康养学游”等专项活动更是欢迎更多的老年人体验。

“我们要办在家门口就能上的老年人学校。”福建开放大学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吴盛雄对这套教育体系很有体会,这种依托“福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构建智慧教学互动空间,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数字生态,是他认为能服务更多老年学员的好方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