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曾几何时,提及“零工”,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零工人员站在马路边苦苦等待雇主招工的画面。但如今,这种传统的“马路边”场景已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市场里、手机上”的运作模式——只需轻点手机屏幕,零工信息便能尽收眼底,这种转变,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5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新闻发布会。《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覆盖城乡的灵活就业人员用工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分类建设行业性、区域性、特色性的零工市场。
如今,福州的“零工市场”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又面临着哪些新机遇与挑战?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从业者:零工收入上升空间大
周末上午9点,21岁的小刘从学校出发,前往福州鼓楼区的一家语训机构。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他,通过网络在语训机构觅得一份零工。“就业压力大,提前出来做助教能积累经验,对日后正式求职有益。”目前,小刘每堂课可获60元报酬,每月收入近2000元。他表示,“班上大半同学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寻觅‘零工’工作。”
不少在职人员也萌生了“打零工”的想法。在福州高新区一家文创公司任职的平面设计师云丽,从事设计工作多年,自孩子出生后,家庭经济压力骤增,于是她尝试涉足“零工”。近期,云丽承接了一家手办工作室的设计任务,“一幅线稿可以赚600元”。
云丽称,零工报酬实时结算,还可同时承接多个项目,收入上升空间大。若未来接稿量持续稳定,她将考虑辞去本职,专职从事“零工”约稿工作。不过云丽也有担心,“打零工没有规范的劳动合同,若遇到纠纷,可能难以解决”。
业内人士:零工市场需求非常大
12月11日,一场由福州市商务局和鼓楼区政府主办的“金秋送岗,职等你来”家政服务招聘季直播送岗活动在福州举行。各大家政公司负责人亲自现身直播间招工,一开播,便引来上万次浏览。
“零工市场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家政服务行业。”福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林桂辉告诉记者,目前在福州,超过20万户家庭需要家政服务,但家政从业者仅5万人左右。林桂辉说,福州市家庭服务协会打造了家政零工专属关爱空间,并且不定期为家政零工提供免费培训以及节日福利,希望通过增强家政人员的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改变社会对家政零工的固有认知,吸引更多人投身该行业。
平台:在手机上就能找“零工”
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零工市场”,如何高效便捷地连接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成为新的课题。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树兜“幸福里”社区服务综合体的“一刻零工”就业驿站顺势而生。据了解,这是鼓楼区今年正式推出的一站式求职用工平台的线下门店之一。
在树兜“幸福里”一楼的就业驿站内,操作一体机与墙壁上的公告栏清晰展示着各类岗位的详细信息,求职者可轻松获取岗位详情。记者看到,岗位涵盖家政服务、配送跑腿等传统零工职业,以及平面设计、IT外包等新兴灵活就业类型,工资支付方式有日结与月结之分。这些信息在“一刻零工”微信小程序上同样可查。
福州市文儒坊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慧佳透露,自“一刻零工”平台今年5月上线以来,已吸引超百家企业入驻,涉及餐饮、零售、家政服务、互联网技术等多个行业领域,注册个人用户数量更是突破5000人,且用户活跃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台浏览量达6万多次。
记者了解到,今年福州市人社局“福你就业”零工服务平台也已上线,通过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助力求职者实现灵活就业。
专家:“零工市场”需建立监管机制
“零工市场”面临着哪些新机遇与挑战呢?
“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好的平台来为我们提供桥梁。”林桂辉认为,类似“一刻零工”这样的数字零工平台的兴起不仅为零工就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也为市场规范和保障提供了可能。平台可以对雇主和求职者进行一定的资质审核与信用评价,保障双方的权益,促进零工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刘名远教授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大背景下,劳动力就业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就业吸纳能力下降,零工就业模式因其灵活性和弹性工作优势,受到了众多求职者的青睐,成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零工劳动力市场数字平台,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了劳动力供需的智能化匹配,极大地提高了零工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劳动力就业信息搜索成本,对就业者和企业都是利好。
然而,刘名远教授也强调,数字平台零工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关政府部门强有力监管。当前数字平台零工市场存在劳动信息虚假性、难监管性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需进一步规范零工市场秩序,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保障零工劳动者基本权益和用工安全性。
此外,刘名远教授还认为,更重要的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宏观层面统筹规划,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创造更多正式就业机会,推动劳动力市场稳定发展。